第233章 肉食者(第3/4頁)

雖然渭水三橋有射聲營看管,但還是有不少人泅水,流落到渭南,晃蕩在常安附近。

有力氣的做了群盜打家劫舍,使得商旅都得全副武裝趕路。

沒氣力的,就成了乞丐。張魚、朱弟押送煤車行在道上,常常會突然被消瘦的老人、虛弱的婦女和兒童圍住。他們跪在地上,匍匐著,磕著頭,同時淒聲呼喊:“可憐可憐!”

懇求的不止是食物,還希望他們能將自己瘦巴巴的孩子買走——王莽雖然死咬王田制不松口,但對私屬法,卻已經放開了限制,準許奴隸買賣恢復。

這些孩子本該是最漂亮可愛的年紀,杏仁一樣的眼珠閃動著機靈的光芒。但現在卻變得幹瘦,萎縮得就像稻草人似的,唯獨頭顯得很大。饑餓使得他們腹部腫脹,關中幹燥的氣候讓他們的皮膚幹裂,聲音枯竭,只能發出乞討食物的微弱哀鳴。

“兄長,看到彼輩,就仿若看到我你我當年。”

朱弟心存不忍,他每次出來,都會帶好幾個孩子回去,為此沒少挨第四鹹痛罵。

本以為這已是極慘,但張魚卻搖著頭,告訴他,自己在壽良,見過更淒涼的場景:“有流民的,又何止是關中?”

張魚曾見過,一位母親帶著一個嬰兒和兩個大一點的孩子外出討飯,艱難的長途跋涉使她們非常疲倦,母親坐在地上照料嬰兒,叫兩個大一些的孩子去一個裏閭尋找食物,等到兩個孩子空手回來,母親已經死了,嬰兒卻還在吸吮她的乳汁;有一對父母殺死了他們的兩個孩子,然後上吊自殺,因為他們寧願這樣做,也不願再聽到孩子乞求食物的哭叫聲。

至於易子而食,亦是時常見到。

“直到第五公入主壽良,收攏流民,從魏地調撥糧食,從豪強處要求捐糧,這才緩解了饑荒。”

張魚說起那段時光就頗為振奮:“然後讓流民作為佃農,去替分到地的士卒耕作田地,收四成租子,壯勇者則入行伍為新卒,給口飯吃,這才稍稍緩解了壽良之難。”

“是第五公給了他們活路。”

但天下流民太多了,流入壽良郡得到救助的,只是九牛一毛,若是再多點,以第五倫手頭那點有限的財力和糧食,也於事無補。

而這新室朝廷,又是如何賑災的呢?

皇帝宣布大婚期間,要賜給常安左近,每個裏五石糧食,一頭豬一頭羊,但據朱弟了解,至少他們詢問的裏,通常只收到一石米,半扇肉,其余的都哪去了?

這時候便是一層層向上推諉,都訴苦說自己分到時就這麽多,最後若追溯到高級官吏,他們肯定沒好氣地說:“糧食和豬羊,都被陛下送去鴻門勞軍了!怪維新公去!”

好家夥,幾千頭豬羊和無數米糧就此奇怪蒸發,倒是各級新室官吏家裏肉香陣陣,出門都打著飽嗝。

皇帝這次是真拿出豬羊來給常安人發好處,但一頭豬從最高層發下去,抵達百姓手裏,還能剩一根豬毛就不錯了!

普通民眾抱怨下也就算了,雖然面有菜色,但尚有余糧。

可對城外饑腸轆轆,就指望皇帝大喜混口吃食的流民,所謂的“黃粥”也一點沒分下來,反而有官府的大夫、謁者一本正經地出來,教民煮草木為酪……

據說這是某位號稱煉制一丸,食之數日不餓的軍中理正所創,煮出來的“酪”其實就是草木和黏土的混合,真沒說謊,吃進肚子裏確實能飽,還有點脹。

“只怕沒多久,這城外的流民,就要十亡七八。”張魚搖著頭,這其中不少人,便是鴻門大營處壯丁們的家眷。

“若是義倉中的糧食再多些就好了。”

朱弟看著眾人可憐,但臨渠鄉也被朝廷出征調了糧食,而義倉裏存糧雖多,卻是為了做大事,輕易不得動用。

過去朱弟不知第五倫屯那麽多糧作甚?而近日,卻已然知曉。

入城一趟後,拉煤球的車停在了城門口,守門的官吏只隨便看看便放行——都被第四鹹打點好了。王莽沒精力反腐後,朝廷貪汙受賄之風日盛。

“臨渠鄉的煤球生意一直不錯,雖是夏日,但城中百姓烹煮亦要用到。”

他們從不同城門進入,再從不同城門出去,其中許多輛會途經北闕甲第,而這亦是第五倫的計劃,二十四日,乘著大婚前夕的熱鬧,第五霸將籍此脫身!

但就在張魚等人最後一次在這條路上試驗踩點時,兩個意外的消息,也被大司馬董忠,傳遞給了第五倫。

“昨日,五威司命、統睦侯陳崇不慎墜馬,摔斷了腿,陛下雖然不慍,然見陳崇受傷為真,遂改由司命將軍孔仁,擔任監軍!”

“這一招,我熟悉。”第五倫冷笑,不就是當年他回避做吞胡將軍前哨的招數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