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2/2頁)

“我聽說,皇帝只要拿出征匈奴十分之一的錢糧人手,就能讓大河回歸故道。之所以放任河水流淌禍害平原,全是因為害怕河水復歸後,會浸了王家在元城的祖墳!”

甚至還有人說,本來當年洪水是要往元城灌的,皇帝為了保住老家,令人扒開了大堤,讓下遊的平原擋了災!

不管是陰謀論還是真相,元城都成了水災難民們憤恨的靶子,時至今日,他們早就對招撫、賑災不抱希望。

遲昭平給茫然流浪的群盜指明了方向:“一切都是因為元城。”

那裏不僅有糧食,有富戶,還有讓他們流離失所的元兇!

“打下元城,有吃的。”

“掘了皇帝的祖墳,可以報仇!”

遲昭平沙啞的嗓音高呼:“神仙告訴我,毀了沙麓,平原的水患,就能消退!”

……

第五倫的老師揚雄,在王政君駕崩時,曾奉王莽之命,為其作過《元後誄》,裏面長篇大論講了元城王氏的歷史和德運:“陳田至王,營相厥宇。度河濟旁,沙麓之靈。太陰之精,天生聖姿。豫有祥禎,作合於漢……”

雖然王莽代漢,靠的是“漢高皇帝之靈親自禪讓於予”的鬼話,但沒多少人信,撇去他給自己加持的聖人光環,真正的現實是,王家作為外戚,全是靠女人裙擺上位的。

說出去畢竟不太好聽,新朝建立後,王氏只能拼命渲染發生在元城的種種祥瑞,諸如祖廟枯樹來了第二春等等,人為制造了種種聖跡,加以祭祀:在元城縣外,修築五鹿城將老家委粟裏和祖墳圍起,又建設沙亭,將王家聖跡沙麓保護。

總之,元城儼然成了大新龍脈,頗受朝廷重視,那邊常年駐紮著一千郡兵,還要求一旦有事,周邊的壽良、治亭、魏成等郡必須第一時間救援!

所以接到情報後,第五倫先借故撇下屬令史熊等人,先與馬援商量開了。

“據元城發來的告急,這次的流民賊與平素不同,發兵驅趕非但不散,反而越來越多,且直接向五鹿城、沙亭進攻,兩地各有兵卒兩三百,皆被困住,而元城守軍亦被阻於縣中,不得互援。”

馬援和第五倫一樣,對朝廷的元城龍脈不以為然,只問他道:“伯魚以為如何?救,還是不救?”

“當然得救!”

雖然平素沒少吐槽元城仗著地位特殊,趾高氣揚,不承擔上計義務,可第五倫分得清輕重緩急。

“倘若元城失陷,那皇帝只怕要勃然大怒,我這還沒熱乎的魏成大尹也做到頭了,只怕要最先被問責。”

馬援倒是無所謂,回家挺好的,省得他女兒守活寡,不過萬一王莽太怒,將第五倫大頭砍了,活寡變真寡,卻是不妙。

於情,老王家祖墳被刨了關他屁事,第五倫指不定還會拍手稱快。但於理,元城都不能不救,至於怎麽救,卻也有門道。

第五倫道:“史熊急切,想要立刻發郡兵兩千去救,但流民軍甲兵不齊,又不懂得攻城之術,而五鹿、沙亭皆城高池深,短時間難以陷落,依我看,拖上幾天也未嘗不可。”

馬援不愧是丈人,立刻明白第五倫心思了,點著女婿笑道:“你是想要借寇恐上,事後好和朝中訴苦談條件?”

沒錯!

第五倫想著,冷戰時候不是有句話,說柏林就是西方國家的蛋蛋麽?

那元城就是皇室的蛋蛋,別說捏爆,就算被流民群盜碰一下,老王都要緊張不已,痛得嗷嗷叫。

“元城為何會受到盜賊侵犯?是因為魏成郡兵練得不夠多,沒能分兵駐守。”

“為何不多練郡兵?因為糧食都聽從詔令,繳給景尚將軍了,且郡兵數量受限制,沒法練啊。”

總之一句話:“陛下,你的老家會被流民攻打,差點不保,全因為魏成大尹第五倫權力不夠大!”

第五倫期盼的增加團練,糧食自收,都在這件事中。

馬援了然:“伯魚的意思是,吾等必救元城,但又不能救得太輕松。”

第五倫頷首:“然也,吾等要拖延,卻必須趕在其他郡援兵抵達前驅走流民,否則亦算失職。”

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馳援擊賊,而需要微操,需要精確把握好時間和度。

他朝馬援拱手:“如此重擔,若非丈人行,誰能勝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