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用愛發電(第2/3頁)

啥,王莽連工資都不發?

第五倫一口水差點沒噴出來,腦子裏只閃過一個詞。

“用……用愛發電?”

……

“前漢時,薄吏祿以豐軍用,小吏俸祿本來就低。”

不管哪個朝代,基層工作者都不好混,西漢官員的俸祿,從號稱萬石的三公,到縣裏百石以下的鬥食佐吏,一共20多級,越往基層,俸祿也越薄。小吏拿著微薄的薪水,養家都困難,還要幹著最累的活兒,地方政務自然是懈怠了。

漢宣帝時為了解決小吏入不敷出,還給百石以下漲了一次俸祿,漲幅高達50%。

可到了新朝,卻開了一次倒車。

在景丹細細解釋後,第五倫才知道,這新莽的官吏們,也不全是用愛發電,為了不讓他們餓死,朝廷還是會發點東西的。

自公卿以下,官員每月有綢緞一匹,吏則有一到兩匹麻布,若是換成錢糧,勉強夠三到八口人活,再多就不行了。

景丹道:“比起前漢的俸祿低了何止一半,天下官吏怨聲載道。我在老家還有幾頃地出租,尚有衣食,可無地的小吏就難了,有人身為曹掾,竟十月無被,夜臥蒿束,何等淒慘。”

“甚至有的裏附城,貴為關內侯,卻因俸祿不足以養家,便在常安城內為人做庸保。”

於是侵漁百姓之事越來越多。

“鄉官部吏,職斯祿薄,車馬衣服既然不能出之於上,便從下面的民間索取。只受賄到夠用的,已是良吏,但本性貪婪的惡吏,便會剝皮抽髓,不顧百姓死活。”

至於與地方豪右勾結牟利增產的,更是不計其數。

就這樣過了六年,直到天鳳三年(公元16年),王莽終於想起來,哦,該給天下官吏發工資了!

景丹依然記得當時官吏們的喜悅,笑道:“陛下說,予每念及官吏不得俸祿,未嘗不心有戚戚焉。如今最難的時節已過,府庫雖然還是不充實,但勉強能發俸祿,便以天鳳三年六月初一開始,吏祿皆如制度。”

“四輔公、卿、大夫、士,下至僚吏,俸祿一共十五個等級。最低級的僚吏,一年六十六石糧食,稍以差增,上至四輔多達萬石。”

原來,俸祿不一定與秩階吻合。

第五倫做官後第一個月的俸祿還沒領到手,對此概念還不太足,遂問道:“比起前漢,是多了還是少了?”

事關飯碗,景丹算得可清楚了:“前漢宣帝之後,僚吏月俸是八石,而本朝則是六石。吾等作為三百石官吏,若在前朝,到手的月俸是四十石,今朝則是三十八石半。”

停發六年半不補也就算了,居然還比前朝少了,這新莽簡直是作死啊。第五倫做過社畜,要是哪家公司老板這麽搞,可以想見底層員工怨念有多大。

對了,那高官俸祿呢?

景丹道:“漲了,前朝丞相、禦史大夫、太尉月俸是三百五十石,本朝四輔一年有萬石,月俸多達八百余石!”

果然啊,損下而肥上,這王莽不去開公司真可惜了。

景丹又言:“此外,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仍可領取原俸祿三分之一,直至終老。”

這是……養老金?

雖然底層小吏工資不增反減,但好歹比那最艱難的六年強吧?發的還不是貶值嚴重不知哪天就廢除的奇奇怪怪貨幣,而是實打實的糧食,起碼能糊口了,不是麽?

然而並不是……

景丹說起這個就來氣:“吾等還是高興太早了,一同下達的還有另一條詔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百官僚吏,皆由百姓供養,據說三代之時,聖人皆是遇到年歲豐收加俸祿,遇到歉收減俸祿。故本朝俸祿也不定死,若是年景好了,百姓收成足,便多發,年景不好,百姓收成少了,便少發。這就叫與百姓同憂喜也。”

聽上不錯啊,給官吏設了KPI和績效,創意十足,只是第五倫笑得有些難看,王莽啊王莽,你總能給人驚喜。

王莽確實是認真在做這件事,聽景丹說,朝廷還制定了細致入微的分配:太師、立國將軍保東方三州一部二十五郡;太傅、前將軍保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國師、寧始將軍保西方一州二部二十五郡;國將、衛將軍保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

“與吾等列尉郡相保的則是大司空,至於六司,六卿,都隨所屬之公保其郡縣災害,按每年收成賦稅盈縮而損其祿。”

這是……掛鉤?第五倫摸了摸下巴,告訴自己,該習慣了,不論聽到王莽幹什麽事都不要驚訝。

“天子的本意,或是希望本朝官吏上下同心,勸進農業,安元元焉,只是……”

景丹搖頭:“天鳳三年、四年,連續兩載,州郡水旱無常。尤其是列尉郡,涇水雍塞長平館以北,改道而行,釀成大災,那一年本郡稅收減半,於是從郡尹到縣令乃至吾等小吏,皆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