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馳名雙標(第2/3頁)

最最重要的,是得經過幾個月新朝特有的……政治教育?

負責管他們的官是“左中郎將”,剛開始時露了個面,象征性地講了幾句空話。

而後便匆匆離開,讓幾個老儒博士來給眾人宣教,以一篇名為《劇秦美新》的文章,作為“新郎官”們的第一課。

這確實是奇文,開篇就從玄黃不分、天地相混,講到生民始生、帝王始存,一下子又說到三代盛世。

三代鼎盛之後,難以為繼,禮崩樂壞,所以才有孔子《春秋》之作,六經裏描繪了三代的理想社會: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男女別途,路無拾遺,所有人的道德、仁、義、禮、智都臻於完美。

接著,老儒口中王道淩遲的“季世”就來了。

這文章以為秦屈起西戎,根本不知禮儀為何物,而將商鞅之法稱之為邪政。至於殘滅古文,刮語燒書之類的罪過,更是擢發難數啊!所以才二世而亡。

瞧瞧,秦政何其劇也!

然後就輪到數落漢朝了,這部分內容倒不多,主要指責漢家繼承了很多秦制弊端,哪怕漢武帝獨尊儒術,但對聖人之道還愛得不夠深!這就導致帝典闕而不補,王綱弛而未張,至於漢宣帝搞什麽“霸王道雜”,更是大錯特錯。

總結下來,在醇儒眼中,漢制仍不夠完美,因此天命發生了轉移。

當那文章開始講至“逮至大新受命”時,畫風一下子變了。

天下仿佛靈氣復蘇,什麽玄符靈契,黃瑞湧出,一年內出現了足足四十八個祥瑞,湊到一起慶祝王莽代漢。

秦漢修宮室廟宇是折騰,秦皇漢武封禪是不體恤民情,北服匈奴是多事犯釁。同樣的事,新朝改定神祇、欽修百祀、明堂雍台、修建九廟、四面出兵就是“上儀鹹秩,壯觀極孝,洪業廣德”,文章裏還慫恿王莽去泰山封個禪。

看看,新政何其美也!

第五倫都聽傻了,這文章作者,絕對是古代第一雙標狗啊。

再一想不由哂然,只要把德政仁義改成“民主”二字就易懂多了,古今中外馳名雙標套路果然一樣。

至於文章裏說在新朝統治下,外面“百工伊凝,庶績鹹喜”,恕第五倫眼瞎,他從長陵到常安,一路上就沒看到過,反見一片王朝末象。

最後,兩位老儒總結全文,表示從前,五帝繼承三皇,三王追隨五帝,皆遵循古道。秦朝違背了這個理想,才會二世而亡,新室則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所以值得稱美。

“天子之新政,不僅上承天意,也繼承了聖人之道,雖有跳梁小醜阻礙大勢,但終究是要實現三代之治的。”

他們現在絕對不會想到,新朝竟一世而亡,較之秦之劇而更劇,哪裏美了?

第五倫還在那感慨,卻不料下一句竟是要眾人將這文章抄下來,回家好好誦讀。

抄完之後已到下午,第五倫偷瞄景丹,景孫卿臉色也有些怪,只對第五倫搖搖頭,看來他的感觸差不多。這些話也就騙那些讀書讀傻的人,對從基層一路趕上來的景丹而言,就是個笑話。

等總算結束這堂政治課後,第五倫摸著發酸的手腕,出來忍不住問王隆:“這文章文采飛揚,文山可知是誰人所作?”

在第五倫看來,文筆確實華麗鋪陳,但通篇都是阿諛奉承的嘴臉,全然不顧事實,作者一定是王莽的禦用文人吧。

王隆倒是不覺有異,自然而然地笑道:“伯魚難道不知?十年前作這《劇秦美新說》的,正是揚雄啊!”

……

今日郎署之行,倒也不是全無收獲,第五倫領到了自己的官袍和印綬,代表中級官吏的銅印黃綬掛在全黑的皂袍上,倒是很有精神。

從今天起,他就是三百石郎官,又稱之為“下士”。

新朝官吏等級分明,效仿周時制度,從最高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加上附城為諸侯。中二千石曰卿,二千石曰上大夫,比二千石曰中大夫,千石曰下大夫,六百石曰元士,五百石曰命士,四百石曰中士,三百石曰下士,秩百石曰庶士。

算下來,一共15級,第五倫才是2級小官,在這座官階金字塔處於底層。

而揚雄,曾經爬到過比二千石的中散大夫,還作為王莽的禦用文人,為他取代漢朝唱了不少贊歌。

只是,這十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麽,讓這個本該在新朝混得不錯的文人丟了飯碗,如今孑然一身,家徒四壁呢?

帶著疑問,第五倫不由看向他家堂宇,揚雄又來了,正一邊蹭著酒和飯食,一邊與慕名而來的王隆聊辭賦。

王隆剛來拜訪,奉上自己的前作《秋菊賦》,表示要向揚雄學習,也寫一些體國經野,義尚光大的鴻裁雅文出來,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