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地主家也沒余糧啊(第2/3頁)

初衷可能是想打擊控制礦山私鹽的豪右,但不管初衷多好,也得靠人來執行啊。挺好的想法,落實到下面就成了惡政,給百姓帶來很大麻煩。官府鑄器粗劣難用,鐵器越來越貴,十年下來,不少人已經被迫用回石頭、木頭了。用千年前的生產方式,生產效率能高才見鬼了。

第五倫看在眼裏,頗為感慨,此時便提議道:“大父,今年秋耕種植宿麥時,可否由大宗出面,將我家多余的鐵器和耕牛借給裏中貧苦族人使用?”

“小郎君!”

第五霸還沒表態,專管族中農事的第五格就先叫了起來。

“彼輩雖多為同族,卻是自耕小農,不租大宗的地,就算收成再好,也不給我家交田租啊,何必管他們!”

“再者,耕牛雖多,但馭使太頻繁可是會累壞累瘦的。鐵器亦然,深耕時磕磕碰碰很容易破損。租用都是虧本,更何況白借!”

小郎君昨日才讓了一個太學名額給他人,如今又要借牛、犁,莫非真如昨日老家主罵的,是個敗家子?

通過昨日之事,第五霸倒是看清楚了,孫兒胸中自有溝壑,看似心軟的舉動,背後卻有深刻的謀劃,他止住了族人,問第五倫道:“說罷,你又有什麽主意?”

第五倫道:“我只是想通過借牛、鐵,讓各家快些結束秋耕種麥。”

有首春秋時的詩《七月》就唱過:“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

從一月到十二月,農夫一年到頭都在忙碌,鬥轉星移數百年,天下從封邦建國變成了郡縣,生活卻並無什麽實質性改變,甚至更苦了——人口越來越多,人均耕地越來越少,不勤勉點,就活不下去了。

過去秋後就能稍稍休息,可在漢武帝後開始推廣宿麥,也就是冬小麥,加上種植蔬菜豆類,這下秋冬也有活計,幾乎沒有閑下來的時候。

第五倫通過借出大宗多余的牛和鐵犁,確實能幫助裏中自耕農加速完成秋忙。

“讓他們閑下來作甚,曬太陽?”第五霸雖是家主,但對關系已遠的同族並無同情之心,關心的仍是本家的利益。

“當然不是。”

第五倫雖有惻隱,但更多的還是想市恩於族人,順便在他們農閑時,組織大家一起幹件大事。打鐵還得自身硬,若是連區區一裏都沒法凝聚起來,何談讓十裏八鄉雲起響應?

他說道:“屆時,我想請大父和裏長將裏民組織起來,由我家出錢出糧,重修裏社!”

……

“裏社?”

裏社祭祀土地神,也是一裏百姓的歡慶場所,每逢社日都會聚集群飲。這一天喝酒,不但正大光明,而且非喝不可,往往日暮時分,家家扶得醉人歸。

不過自從十年前新朝建立,下達五均六筦之禁,酒只能由官府專賣,一下子變得奇貴無比,哪怕私酒也漲價數倍。普通人買不起,頂多在家裏偷偷自釀點苦酒嘗嘗。

二來新朝效仿周政,對聚眾群飲者處以懲處,五人以上皆在處罰之列。百姓們少了一個樂呵發泄的日子,裏社也冷清了許多,破敗許久沒人修理。

在第五倫看來,這種能將一裏所有人聚齊,通過祭祀儀式加強凝聚力的地方,豈能閑置?就算不喝酒,也可以做許多事啊。

比如擺個長街宴,吆喝大夥吃頓難得的飽飯,第五霸上台耍下劍術叫男孩們崇拜眼饞。再讓裏中老人說說故事,給大夥講述第五氏兩百年前從東方遷徙來的坎坷經歷,他們祖先田橫兄弟的傳奇人生和悲慘結局,都能加強裏人的歸屬感。

第五倫前世其實是南方人,對南方的宗族文化耳濡目染,裏約村規雖在新世紀被斥為“糟粕”,但在特定的時代,卻也能變廢為寶,成為他在亂世自保的助力。

漢家一統,動亂結束,家族得以長期聚居,在安定中不斷繁衍。但尚處於發展初期,所以遠不如後世那般制度完備。

第五倫便是將南方宗族那些東西搬來,他計劃著,以後在裏社旁邊,還要加修一座義學,讓裏中適齡的孩子都去學學識字、算數——五經就不用讀了,浪費時間,年紀稍大點的,第五倫能親自做老師教他們點更有用的知識,他希望裏中能出幾個人才。

還可以修建義倉,賑濟太過窮苦的同族鄰裏,好撫平裏內的貧富矛盾。

有了這些好處,便可讓裏人歸心,往後借著防盜賊的名義,農閑時召集他們訓練陣戰之類,才有人聽話。

第五倫是有考慮的:“現在關中看上去確實一片太平,我說天下大亂,連祖父都不太信。一上來就帶著族人練兵,別說官府會心生懷疑,裏民們也不樂意啊。人皆好逸惡勞,能躺著絕不會站,只能以人情利益,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