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九十一(第2/4頁)

說完她又想了想。

“呂不韋在魏國有多少資產?”趙維楨問。

“回夫人,商鋪三家,食肆兩家,有一商隊常駐大梁,還有一隊在來的路上。”魏興心中門清:“咱家還有個宅邸呢,其實沒必要住在驛館裏。”

這樣的家底,比在鹹陽也不差了。

魏國國都大梁地處平原,水利、陸路交通極其便利,諸多商賈借著魏國的地理優勢由大梁起家,呂不韋便是其中之一。

據說趙維楨的馬車剛晃進魏國的邊境,大梁宅邸裏的侍人就已經打掃好房間準備迎接女主人了。

連魏盛、魏興之所以姓魏,就是因為兄弟二人皆為魏人。

“還是該住在驛館。”趙維楨說:“我若是以私家身份來,住家則罷,但我現在是以秦使的身份來,理應住在驛館。”

魏興點頭:“是。”

趙維楨又道:“讓商鋪、酒肆,還有商隊的人往外放消息,就說信陵君見多識廣,看不上我送的這丁點禮物。事後還有萬兩黃金隨後商隊一起來,屆時一並送上。”

萬兩黃金!

魏興嘴角抽了抽,不免肉疼:“那、那魏王又要送多少?”

趙維楨:“不送。”

魏興:“……明白了。”

趙維楨來大梁,目的可不單單是為了議和。

甩她臉子?趙維楨在心底冷哼:也不知道現在是誰求著誰,誰手頭的麻煩更多。

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倒是個響當當的人物。

如果說昔年邯鄲之戰,平原君是到處發任務求解邯鄲之圍的NPC,那信陵君就是接到任務的副本玩家。

當時六國恐懼秦昭襄王的威名,不敢隨意出手助趙。魏王派出十萬兵卒,卻只是留在鄴城駐紮作觀望情況。

信陵君主張助趙,魏王遲疑不定,危急時刻正是信陵君設計偷出魏王的兵符,順利解除邯鄲之圍。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竊符救趙”典故出處。

要不是信陵君偷兵符出征,恐怕秦國早在昭王時期就吞並了趙國。

如此一舉,可謂是大大延緩了秦吞並六國的步伐。

只是信陵君於趙國有恩,可他偷魏王的兵符仍然是犯了大忌。魏王本就忌憚自己這位弟弟名聲好、門客多,頗有功高蓋主之勢,信陵君偷了兵符後,自覺會受到魏王責怪,索性留在了趙國。

之後數十年信陵君都客居在邯鄲,直至不久前才因魏國危機而回到大梁。

趙維楨早在邯鄲時,曾經遙遙見過信陵君幾面,稱不上認識。

那時她對信陵君的印象就是,他雖客居邯鄲,但府上門客絡繹不絕,比平原君還有場面。

他在邯鄲都這樣,在大梁呢?

隨後的萬兩黃金並非趙維楨的手筆,而是由李斯建議,少年嬴政批準的撥款。

此為定下的離間方案之一。

戰國四公子,如今只剩下了春申君和信陵君二人,偏偏二人都算是反秦急先鋒。

春申君還好,楚王完嗣子之爭,加上幾年的謠言攻勢,他自身自顧不暇。信陵君為魏王請回大梁,肯定是為了防備秦國。

這人還是有點本事的,所以趙維楨選擇親自執行離間之計。

今日她一進大梁,直奔信陵君府上拜訪,以厚禮相贈,上萬兩黃金都不帶眨眼的,卻沒有魏王的份。

信陵君見不見她,無所謂,反正消息勢必會傳到魏王耳朵裏。

親弟弟比他這一國之君更有威望、在秦使眼中更值得賄賂,具體為什麽,讓魏王自己想去吧。

“那……”

魏興再次發問:“夫人還要去見魏王嗎?”

趙維楨搖了搖頭:“我為秦使,魏王不召見,沒有主動去見的道理。”

何況這麽晾著,才能顯出輕慢魏王、重視信陵君的姿態來。

如今秦國打魏國跟打孫子一樣,該是你魏王供著她才是,趙維楨沒在怕的。

“你是魏人。”

趙維楨甚至饒有興趣地開口:“不如帶我往大梁逛逛,我看看這商賈如雲的國都究竟與鹹陽、邯鄲有甚不同。”

“是。”

魏興也是許久沒回家了,他高高興興應下:“夫人也該是散散心,與主人不睦,也不是什麽大事。”

趙維楨:“……”

她橫了魏興一眼:“你好忠心啊,魏興。跑出這麽遠了,還惦記著幫你主人說話呢?”

被刺了一通,魏興也不退縮。

他見趙維楨沒有責怪之意,悻悻摸了摸鼻梁,堅持道:“夫人,當年主人把我留在邯鄲,意思就是要我與夫人共進退。沒夫人我早不知道死哪兒去了,今日出言,也只是希望不要過分介懷。”

言下之意即是,現在叫魏興在呂不韋和趙維楨之間二選一,他選擇為趙維楨做事。

既是勸誡,也是投誠。

趙維楨心下了然。

明明是兄弟倆,但趙維楨就是覺得魏興的情商比魏盛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