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路徑(第2/3頁)

那條路徑,當然不是與曹氏互潑臟水,展開罵戰。而是在攻取長安之後,應當立即展開政治上的一系列動作,先將關中囊括入漢中王國,繼而更進一步!

只消漢中王踏出那一步,群下再多的動搖,再多的疑慮,再多的雜念,全都會無影無蹤。到那時候,誰還能說什麽漢賊?誰還能懷疑漢中王興復漢室的決心?

至於河北、中原那邊的反應,何須在意?

法正堅信漢中王必能為一代雄主,成千秋偉業,到那時候,誰還會糾結失敗者的狂吠呢?

更重要的是,只要漢中王起了這個念頭,日後他總會記得,最初提議的是我法孝直!

可是……

誰曾想,漢中王每臨大事,都離不開孔明!

法正慢慢思忖著,發現幕僚們的眼光陸陸續續集中到自己身上。

也罷,今日就聽聽孔明有何高論。

他乜視身邊文武同僚,起身出列,奉上了一卷書簡:“大王,這是我來此路上,收到關、雷兩位將軍發來的機密文書,其中說到了……咳咳,說到了與皇帝相關的一些事。”

劉備輕咳一聲:“無妨,請孔明先看過。”

法正猶豫了一下,將書簡呈給諸葛亮。

旬月前劉備令法正以護軍將軍名義,要求荊州、交州兩軍清點此戰的殺傷、俘虜和繳獲。這道命令說得隱晦,但關羽和雷遠自然明白其中蘊含的意思,於是也照著要求,作了許多清點整理的工作。

太過輝煌的勝利帶來了太過巨大的收獲,而在荊州、交州兩軍自身建制都已經淩亂不堪的情況下,想要清查出什麽結果,著實為難。但關羽和雷遠兩人都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所以確確實實下了一番功夫。

到這時候,便有了這麽一份專門以紅色封套的重要文書。而法正甚至都不敢當眾讀出來,只請劉備或諸葛亮自己觀看。

原來經過仔細查問得知,曹操此番南下,將皇帝致於五校的協作看管之下,而直接隨侍在皇帝身邊的,乃是以奮威將軍鄧展帶領的一批校事。

在交州軍突襲拒柳堰的時候,各部輪番突前,猛攻五校。當日看管皇帝的步兵營在淯水西岸遭到交州軍副帥寇封所部的攻打,步兵校尉段昭也是為寇封所殺。

待到軍府接到法正的文書,寇封遍詢部下,也沒誰見到過像是皇帝之人。想來這也正常,當時兵荒馬亂,兩軍相爭你死我活,只顧排頭砍去,難道還會通名道姓?凡是不著交州戎服的,劈面就是一刀,誰會想到這等事?

隨即雷遠與寇封帶著親信部下,前往當時兩軍作戰的戰場勘察。

這一看,卻看出問題。戰場上真有天子鹵簿乃至羽蓋車駕被丟棄在深草泥灘之中!戰場上還真有著魏王府校事服色、被斬去首級的屍體!

皇帝和他身邊的人真的到過戰場!

可沒人能說出皇帝在哪裏。因為步兵營的將士們,早都被寇封所部殺得七零八落,剩下的人只顧逃竄,就算後來當了俘虜,遭到拷問,他們也只記得自家逃竄的經歷了!

當日雷遠便調動了超過兩千人,對淯水西岸的大片範圍進行了仔細搜索,又專門請了諳熟典章制度、出身儒學世家的楊儀來現場辨認。

問題是,這一場大戰,是在洪水尚未完全消褪的泥濘戰場上進行的,從拒柳堰往北數十裏,便布了無數的泥灘、沼澤、水泊,還有無數看似幹涸,其實底下全都是泥濘,不知埋了多少屍體的地方……這哪裏認得清楚?別說兩千人,就是動用兩萬人,也沒辦法一一查清這復雜地形中每一具屍身!

楊儀當場就提出,是不是仔細再看一看收攏來的首級,以防萬一。但隨即也有人提出,那實是毫無意義。這一場仗下來斬首上萬,士兵回報說著二千石以上大員服色的,不下二三十人,又不是每個首級都會拿石灰腌制了保存。

絕大部分首級在清點過後,早就擇地深埋了,難道還能挖出來一一辨認?

而保存下來的幾個腦袋,那本來就是認清楚系曹軍重將,預備用來請功的,再看十遍,又有什麽意義?

退一萬步,哪怕把那些首級和屍身都挖出來仔細辨認,又怎麽個辨認?讓誰去辨認?整個荊州軍府上下,除了關羽,根本就沒人見過皇帝!整個漢中王政權裏,除了漢中王本人,誰也沒見過皇帝!

到這時候,沒法再往下查問了。

書信最後,只說荊州、交州兩軍對此事無有結論。而副軍將軍寇封已經自行幽居在江陵的府邸之內,若漢中王有所責怪,無論需要承擔什麽樣的責任,他都絕無怨懟。

這……難道是寇封無意間所為?

諸葛亮沉吟不語。

劉備探過頭來,有些急躁地問:“孔明,書卷上寫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