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2/2頁)

官員私下裏揣測紛紛,聖意難測,大鎏下一任皇帝的寶座,不到最後一刻,誰也說不準最後會花落誰家。

禮部已經敲定了段無忌啟程去百越的時間,就在四月底。

段無忌不死心,一直上奏想見隆慶帝一面,可烈王怎麽可能給他這個機會,暗中命自己的黨羽不斷上本參奏太子,隆慶帝對他們叔侄之間的明爭暗鬥心知肚明,也知道自己見了段無忌可能會心軟,所以索性狠下心拒不見段無忌。

然而忽然有一天,隆慶帝上午處理完政務,晌午去了韓貴妃宮裏用午膳,順道兒午覺也歇在了那兒,約摸快要到了申時,韓貴妃打量時辰差不多了,便打算叫醒隆慶帝,可不知怎地,任她在隆慶帝床邊怎麽喚,隆慶帝也沒反應。

韓貴妃雖然年輕,但出身世家大族,又統管六宮多年,見隆慶帝暈倒也沒慌神,一邊讓宮人去宣太醫,一邊封鎖消息,秘密派人出宮去宣幾個重臣入宮。

很快,太醫院醫術最好的幾位院判悉數到了貴妃宮裏為隆慶帝診治,一通望聞問切下來,沒瞧出身體上有什麽大毛病,可隆慶帝卻一直昏迷著不醒,找不到病因,院判先施針給隆慶帝紮了兩針,隆慶帝方才悠悠轉醒。

隆慶帝昏昏沉沉地睜開眼,看見坐在床邊拿帕子擦眼淚的韓貴妃,以及一屋子的太醫,虛弱地問:“朕這是怎麽了?”

韓貴妃帶著哭腔道:“皇上您總算醒了,您本來在臣妾宮裏午睡,可不知怎麽就暈了過去,把臣妾都嚇壞了,還好太醫來得及時。”

隆慶帝回憶起了昏倒之前的事,看向太醫問:“朕的身體是怎麽了?”

太醫一下子診斷不出來是什麽毛病,但也不能就這樣跟隆慶帝回稟,除非是想被皇帝責罵是庸醫不想繼續在太醫院幹了,所以只能拿出那套慣用的說辭,道:“回皇上,您是最近因為國事操勞過度,氣虛體弱,氣血不暢,所以才會暈倒,需要好好靜養,切不可再勞累。”

隆慶帝也覺得醒過來後整個人疲乏得很,最近遇到的煩心事實在是多,難免心力不足,況且他也不是第一次暈倒了,便沒有懷疑太醫的話,擺了擺手道:“知道了,都下去吧,朕想靜一靜。”

“臣等告退。”

太醫們行完禮陸續都退了出去,只留下韓貴妃和王內官陪著隆慶帝。

韓貴妃想起什麽,溫聲細語地道:“皇上,您方才暈過去的時候,臣妾一個婦道人家,實在是慌得六神無主,便擅自請了幾個大臣進宮,想著萬一出事了也好有人商量,現在人就在臣妾宮外站著,您可要召見他們?”

隆慶帝沉默地想了想,太醫叮囑了要好好修養,他要是還想多活幾年,這國事自然是得交給旁人來處理了,照理說朝中有太子在,那國事理所當然就該由太子代理,可東宮才出了那樣的事,隆慶帝對東宮已經不像從前那般信任。

“傳朕口諭,朕身體欠安,朝中一切事務由太子、丞相及六部尚書一起商議後定奪處置。”

太子未廢,不可能將國事交給別人,但誰都聽得懂,隆慶帝這道口諭極大限制了太子的權力,看似將權力移交給了太子,但這權力運用起來卻會處處被人掣肘。

隆慶帝再次暈倒的消息以及讓太子理政的口諭很快就傳到了東宮,太子接到旨意後,更加惶恐,他明白老爹已經有心在防著他,可憐他從小到大自認對老爹恭敬孝順,事事都不敢違背老頭子的心意,可還是避免不了老頭子的猜忌。

這真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有苦難言啊。

段無忌被幽禁在東宮,再過五六日他就要出發去百越,他沒辦法見到隆慶帝讓老頭子改變主意,便一直在動逼宮奪權的念頭,雖然親爹不同意他這麽做,但他其實已經暗中聯絡了不少擁護他的黨羽,做好了殊死一搏的準備。

段無忌聽說了隆慶帝病倒的消息後,頓時大喜過望,這真是天助他也。

“父親,您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這麽多年的謹言慎行、藏鋒露拙,卻還是打消不了皇爺爺對您的猜忌,天家的父子情就是如此涼薄,您一昧忍讓退步又有什麽用?這下他病倒了,連老天爺都在幫我們,您還在猶豫什麽?父親,您難道就甘心將這江山拱手讓人,不敢為自己爭一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