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第2/3頁)

姜鴻一頓又繼續說道:“不過你令我很是意外,如今你算是學成了,接下來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姜鴻的語氣平靜,但在謝舒聽來,卻有千鈞之重。

謝舒深深一揖道:“老師厚望,學生必不會辜負。”

他所承載的東西太多了,可每一樣他都不願意舍下。

此去定當乘風破浪。

*

鄉試之日如期來臨。

這日天剛過了五鼓,霜寒露重,遠處不見天光。

謝舒也到了考場,他手裏拿著考試需要準備的東西,用盒子裝著,等待檢查。

當謝舒一出現,許多人都忍不住朝他看去。

謝舒身為金陵文社的文首,怎麽不引人注目?要不是考場需要清肅,大家早就圍在他身旁給他打招呼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不認得他,許多從金陵以外的地方趕來的學子不免好奇,此人到底是誰?等知道了謝舒的名字方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做出創辦金陵文社壯舉的人!

但也有人因此生出不屑之情,若是這人真如坊間傳言的那麽文才博學,又被大儒姜鴻看中,如何要淪落到和他們一起來這鄉試呢?

此時還有一道目光在暗處注視著謝舒。

顧元科神情晦暗不明,這段時間,顧家再不像以前那麽風光。

上次南巡為了給慶帝修建行宮顧家本就拿出了一大筆錢財,而慶帝衣食住行又哪個不要錢,顧家於是從鹽政庫房裏支取了一部分,原本這很容易便能抹平。

但誰知道,顧家付出這麽大的代價,卻換來的是慶帝臨走前一番敲打,顧鐘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筆缺漏便成了一塊心病,既不能隨意填上,又不能不補。

顧鐘於是只能每個月都只能補上一部分,如今外面便有傳言甚囂塵上,說是顧家如今只剩個空殼,外面的架子雖未倒下,但內囊卻要用盡了。

顧家在江南的聲望大不如前,名頭也不好用了,顧元科怎麽感受不到其中的落差。

而謝舒卻從當初一介默默無聞,遭人恥笑的商戶贅婿搖身一變,成為如今名滿江南的金陵文社的文首......

眼看著周圍人都向著謝舒集聚,顧元科才收回目光,臉上卻忽然露出一點笑意。

這些天,顧元科一直在關注著謝舒,也調查過謝舒前兩次鄉試的情況。

謝舒前兩次落第,難道真是無人慧眼識珠嗎?

自然不是,這謝舒雖十六歲中了秀才,但並非天資卓然之輩,不過是有些聰穎才氣罷了,再加上娶妻之後,心思也浮動了一些,哪裏還能專心學業?

如今謝舒成了姜鴻的弟子又如何?姜鴻再怎麽厲害,可只有短短半年,謝舒還將大量的時間都花在文社上......

卻不知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道理。

若文社之首在鄉試之中連個好一點的名次都沒有,那麽江南文人又該怎麽看待他?

這文社越是給謝舒帶來名氣,反噬起來,也越厲害。

謝舒真是成也文社,敗也文社!

只要等鄉試結果一出,一切便分曉

*

很快,檢查完畢後,謝舒找到自己的房間,將東西放下。

每個考生都是單獨一間屋子,從早上到晚上,整整一個白天都須得呆在房間裏。

好在考題並不算多,若是能夠早點做完,也可以提前出來。

等考試開始,謝舒拿到考題,和標準題型一樣,經義三道,詩賦各一篇,論一章,還有三道時策。

謝舒一目十行,大致看了看考點,發現經義都是文社曾經探討過的,不禁微微一笑,接著又看詩賦。

詩的主題以一句古詩“黃華如散金”為主旨。

若是沒讀過此詩,難以領悟其中的奧義,只以為這句詩是描寫秋景,黃華作菊花解釋。

不過實際上這是描寫清明前後,春色景象。

對謝舒來說,雖需要思量一下,但難度並不大,賦題則出自《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大意是講述聖人的誠和明,這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命題,不像前者那樣具有誤導性。

謝舒心中有數,於是繼續往下看去。

試論取自《漢書》韓信列傳:“數與蕭何語,何奇之。”意思是韓信與蕭何交談過幾次,蕭何對韓信的才能感到驚奇。

聯系上文,可以得知此時剛加入劉邦的軍隊時,韓信不過是一名逃兵。出題者的用意不難看出,是贊賞蕭何能夠慧眼識英雄,發現韓信的才學。

謝舒先寫下一句破題“知所以圖天下之勢,而後可識天下之才矣。”

至於時策謝舒略略掃過一眼,便放在一邊了。

......

出題的十多位考官半月前便已入簾,這些日子都住在貢院,什麽事都不能做,直到判卷完成才能出去。

這時見鄉試終於開始,考官們已經按捺不住,七嘴八舌地開始交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