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當天鄉試結束後, 所有試卷經過糊名等等工序,送到各位考官的手中。

今年參加鄉試的人共有三千多人,可想而知, 試卷數量的龐大和駁雜。

主考官雖然掌握著最後擬定名次的權利, 但試卷的批改卻是由其他各位考官完成的。

每個人負責的考題都是固定的, 一般情況下, 只以圈和叉作為是否通過的依據, 若是試卷答的極好,才會在旁進行批注。

接著再將試卷整理出來,依照所獲得的圈來排序, 所得的圈越多,便為佳卷。所有佳卷由主考官一一看過,來擬定最終的名次。

批改經義的幾位考官,今日心情不錯。

這今年的考生, 比往年好了許多, 尚少在經義題上出錯的。

經義不像其他題型那麽靈活, 多是從四書五經中選出,讓考生闡釋其義理或是默寫文章。

一般來說, 只要是考生學過四書五經, 都有幾分頭緒, 當然要答對所有的墨義經文, 還需得倒背如流其中的文字才行。

今年三道經義題都不算刁鉆, 但也有些冷門,看來今年的考生準備地十分充足。

幾個考官在經義題上,就沒什麽要批注的, 最多不過是看到誰的字不錯, 寫上一句評語罷了。

批改好的試卷放在一邊, 接著傳閱到其他考官手中,批改下一類型的題目。

如此一來,分工明確,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當然到了詩賦的環節,便有考官開始有所偏好起來。

因為詩賦雖由於規矩準繩,聲病對偶而受到局限,但也是最顯現考生文采的文體。即便是應試之作,有時也不乏有耳目一新的詩作出現,讓人眼前一亮。

此次詩篇是需要考生描繪春景,春色自古以來都為文人所喜,要想脫穎而出,並不容易。還有少部分人不解題意,描繪成秋景,像這樣的主題若是出了大錯,便直接判一個罰落,只有等明年再來了。

整整一日過去,時不時可以聽到考官點評道這個“詞采華茂”,這個“筆力堅實”,江南本就文人薈萃,兼這山水如畫,詩賦盛行,古往今來,倒也尋常。

忽然一位考官驚嘆道:“此篇詩作結構嚴謹靈動,詩意明達蘊藉!律賦驅架典故,引用經籍,渾然無跡,詠物雅重,命詞竣整,實乃上乘之作。”

聞聽此言,另外一個考官忍不住湊過來看了一眼,不禁深以為然,不過並未再說什麽,而是繼續批改下一篇試卷,畢竟詩賦作的好的人麽,大有人在。

如今詩賦所占的比重已經不斷降低,說明朝廷取才漸漸重於實務,所以一般情況下,詩賦作的好的,即使榜上有名,也不容易在前列。

見同僚這般反應,那考官深知其中的奧秘,只能遺憾地多寫幾個批注翻到下列作罷。

過了一會兒,那邊評改試論的也有入目之作。

那位考官開口道:“此文文勢簡潔而氣平和,清密而流暢,行文頗有古風,實在是賞心悅目,不知能否更進一步......”

另一考官也在旁掃了一眼道:“這破題確實開門見山,十分精煉,只是昨日我記得也有幾篇好文章,不見你如此誇贊。”

那考官含笑不語,他還有一點未曾提及,此人卷面極為整潔,字跡清正,甚至無一個墨點,仿佛一揮而就,如何不讓人驚嘆不已,當下多寫下幾個批注。

等到了時策那邊又是另一番場面。

這次評判時策的便有那位老先生,他年輕時心中抱負不小,很想有一番作為,只是時運不濟,雖考中進士,但無奈官職一直不高。不過他曾經在位的時候也有一番政績,對時策這塊,一直有獨到的見解。

老先生並不喜歡太過浮艷的文字,他認為時策應以樸素為佳,言之大義,通曉古今,事必有據。

因此向來有些嚴格,昨日批改了一天,也未曾遇到過讓他完全滿意的答卷。

見詩賦和試論那邊頻頻有佳作出現,老先生不免皺眉嘆息,如今這些士子都不知世務,只鉆研如何應試制舉......

接著,老先生取過一份試卷,目光慢慢落在第一道時策上。

這一道時策考的是兵役。

兵役歷代都有,今朝實行的是征兵制,每個地方都有一定征兵的名額,當地滿了年紀的青壯勞力都有可能被征走。

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兵無常將,將無常兵。可以避免再出現前朝藩鎮割據,擁兵自立的情況,極大地保證了國家的穩定性。

不過這兵役對百姓來說十分繁重,朝廷也不堪其負,尤其是金陵等地,少有興兵之用。

而大部分考生並不能看到其中的問題。

畢竟考生都無需兵役,一旦中了秀才,便免除了勞役賦稅,又有誰能夠真正體諒到百姓之苦呢?

就在這時,老先生的注意力忽然被吸引住了。

只見第一句話直接點名了問題所在“臣聞三代之時,無兵役之憂,降及近世,有養兵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