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仁(第2/3頁)

“現在看來,皇上早在不惜親自放下面子,向那些商人借錢時,就在下這盤大棋。”

用征工發錢的方式,光明正大的收買原州的民心,這次征工人數多達十萬以上,不僅涵蓋鄉鎮上的農戶,許多城中居民也有爭相應征。

不僅有大量的男丁,還有些婦人,這些人天天吃著朝廷的糧,還能凈賺工錢,同樣是古往今來的普通百姓都不曾遇上的好事,對比前幾年修築天河大堤時的狀況,這種幸福感更加倍。

在這種大形勢下,原州各地的普通老百姓都在幹勁十足的做工,比誰都希望現在的朝廷能萬年長存,誰會在乎那些對他們苛刻的官員被拿下的事,反正換成新來的這些能讓他們吃飽吃好,還給他們發錢的官員,更讓他們感到求之不得。

聽到兒子的話,柱國公夫人也欣慰的笑著點頭。

“嗯,景楠這次正好趕上了,真好!”

這是柱國公府近來發生的一件最讓人感到欣慰與高興的事,身為徐景楠的母親,張賢貞當然是最高興的那個。

“都是大伯母英明,家裏與李家的關系保持得好,要不然,景楠可不一定能有這機緣。”

這是張賢貞的真心話,現在誰都能猜到,樂陽郡主當初以任性嬌縱的態度鬧著要去原州挖溝,其實是因肩負重任,為防消息走漏,她在選擇隨行人員時,肯定是相當慎重。

平日裏跟著她混的京中大戶子弟不少,但是除了王家那個三小子與吳家長孫,也就她兒子徐景楠能有機會跟著一起去。

而她兒子剛去大營沒幾天,認識樂陽郡主也沒幾天,縱然能力不差,也不可能有機會得到對方的信重,說到底,還是沾了長房與李家關系處得好,得對方信重的光。

兒子初入大營,這趟出去就能立下功勞,不管是對其在京中立足,還是將來的前程都大有好處。

柱國公夫人對此並不居功,笑著擺擺手道。

“家裏的關系,能起到的作用終究有限,似樂陽郡主這樣務實的上官,更看重的肯定還是手下的能力,主要還是景楠這孩子能力強,品性也好,才能入了樂陽郡主的眼。”

自家的孩子能夠得到長輩的誇獎,讓張賢貞十分高興,不過她隨即又想到另外一件事。

“這次的案子牽連甚廣,聽說聖上打算效仿先帝處置大皇子一案,將那些人家都流放到海外,現在好多人家現在都忙著找門路,想要保下自家的姻親。”

聽說這件事,柱國公夫人的臉色有些凝重。

“這事我也知道,明知道我們柱國公府在這件事情中的處境很尷尬,有些人還想托到我這邊,莫說那些人,就算是我自己的娘家親族,膽敢參合這等要命的大事,我也不能出這個頭。”

“何況聖上沒有直接將他們抄家滅族,只是將他們流放出海,已經是莫大的寬仁了,那些人還不知足?”

柱國公夫人也是歷經四朝的人,在她看來,就算是對徐家特別信重,素以待人寬仁而著稱,駕崩後的謚號為仁宗的先帝,也不像當今這般,是真正的寬仁。

畢竟先帝的寬仁,主要表現在他對自己繼位前的一些政敵沒有趕盡殺絕,尤其是仁宗對其前太子妃余氏和她娘家一族,以及對傷殘後,給人以弱者印象的成王府,都沒有過分追究的態度上,並借此成功洗白他是踩著四王與其追隨者的屍骸上位的事實。

再加上先帝在位的時間還短,前後也就不到十年,若是對方的在位時間再長個一二十年,就憑他輕信別人的挑唆,堅持要禦駕親征一事,能不能像在現在這樣獲得‘仁宗’謚號,還真難講。

倒是現在的這位新帝,雖然年少,卻在學習與迅速的成長中,某些行事風格已能初見端倪,若無意外,很有可能會成長為真正的仁帝。

畢竟對方為施仁政,沒有條件,不惜施展雷霆手段創造條件,並不像別人所揣測的那樣,為求穩固自己的皇位,選擇對朝野上下處處忍讓,這其中的真情與假意,明眼人不難分辨。

徐世子連忙附和道。

“就是這麽回事,那些人一邊嫉恨我們徐家的好運道,一邊又想求我們徐家幫忙,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想的。”

張賢貞也覺得事說起來可笑。

“所以我這些日子盡量不出門,希望這些事能早些塵埃落定吧。”

徐景月則在這時突然請示道。

“父親,三伯祖家的景玲姐姐也想去軍中,自打知道我要去大營的事後,先前一直阻攔她的長輩倒是松了口,就是不願為她出面說這事,她就找到我,說是要跟我一起去。”

自從定下她將進入京郊大營的事後,家中這些長輩談話,就不會再像從前那樣讓她回避,只在事後挑能說的內容給她說說。

這種被當作大人對待的感覺,讓徐景月十分興奮,哪怕她目前只能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