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消息(第3/3頁)

陳太尊與邵丞相遇刺的爆/炸性大新聞,伴隨著刺客是穿著柱國公府親兵服飾的消息,在京中迅速傳開,受京中凝重氛圍影響,近期一直略顯冷清的京城中,瞬間變得熱鬧沸騰起來。

在這些人看來,前段時間的戒備狀態,就是因為上面收到有人要在京中搞事的消息,陳太尊與邵丞相都有驚無險的平安度過這場劫難,就是最好的印證。

如今刺殺事件已過,那些刺客在沒能完成任務後,全都身死當場,當然代表著京中的危機已經解除,不用再像從前那樣戒備森嚴。

所以近段時間一直盡量減少外出的人們,紛紛呼朋引伴的舉行各種聚會,對這樁涉及到朝堂上的幾位頂尖大人物的事件,發表各自的看法與猜測。

最初的輿論風向還是那些刺客穿著柱國公府親兵的衣服,絕對是為了栽贓嫁禍給柱國公府,幹出這件事的人,肯定與柱國公府有仇怨。

可是隨著時間過去,眾人的口風與態度,也在不經意間逐漸發生變化,因為眾人都不得相信另一種說法,那就是,柱國公府上親兵的衣服,為什麽會被穿在那些刺客身上?

這意味著,就算那些刺客不是出自柱國公府,也與柱國公府的人脫不了幹系,而且還是與柱國公府裏的重要人物,因為一般人做不到這一點。

正當這種說法甚囂塵上的時候,隨即又有最新消息傳出,柱國公世子進宮請罪的同時,柱國公府將世子夫人送往京城外的別莊,世子夫人身邊侍候的丫鬟婆子,全都被大理寺的人押走,這一切都沒有任何遮掩。

柱國公世子神色平靜,威嚴不改的回到府上不久,便有宮中內侍與禮部官員去柱國公府宣旨。

為嘉獎柱國公夫人治家嚴明,發現府上出現問題,被歹人利用後,立刻將府中異狀奏報到禦前的忠心耿耿,以及柱國公世子的女兒心懷報國之志,主動申請要去軍中歷練之舉,不僅賜賞若幹,還將柱國公世子的女兒封為縣主。

隨著這些消息的相繼傳出,那些說柱國公府中有人存有不軌之心,或是直接揣測,說是柱國公府蓄意主導這場刺殺事件,特意穿上柱國公府親兵服飾,就是為了能夠誤導眾人,以及認為柱國公府必定會與新帝生嫌隙,而且無法彌補的聲音,瞬間消失無蹤。

緊隨其後的則是自稱在宮中有門路的消息人士稱,太尊教導皇上,如徐家這等世代為保家衛國做出巨大犧牲與貢獻的人,身為上位者,應給予更多的信任與寬容,所有保家衛國的將士,都值得敬重與支持。

沒有人懷疑這話的出處,畢竟人家是在先做到後,才這麽教導皇上,絕對不是為了籠絡人心,只在嘴上說說而已,讓京中那些武將,以及那些以武起家的勛貴人家,都很受觸動。

平日裏與同僚及至與皇上爭權奪勢都是常事,可是真要論起來,敢起顛覆皇權之心的,古往今來都有,但是不多,而且更多的還都是因為坐在皇位上的主動給了人家可趁之機。

與此相對應的是,更多的手握兵權的大將,縱然忠心耿耿,依舊受到皇位上的猜疑,無端身死,禍及全族。

在這種情況下,能遇上一位真正感念他們武將的犧牲與功績,願意給予他們信任的皇帝,絕對是他們這些武將的幸事。

眼看著新帝與太尊借次再次收獲一大波民心,尤其再次趁機籠絡到那些掌有兵權的武將之心,讓他們毫無所獲的白忙乎一場,氣得寧郡王在家中砸了周圍的一切。

可是還沒等到他的怒火稍歇,繼劉家上下被大理寺全部收押後,他的寧郡王府也被大理寺帶著禦林軍給封住。

見此動靜,誰都知道,這肯定是因為刺客一案,沒人對這些被大理寺鎖走的人感到同情。

不管怎樣,每到這種時候,都會讓京中氛圍再次變得凝重起來,尤其是看著被收押的人家越來越多,更加引起一些與之有關聯的人家r恐慌,畢竟京中各家各戶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

正當有人私下議論,為何一樁刺殺案,竟會牽連如此多的人家,甚至懷疑是不是上面在趁機清除異己時,原州突然傳來一個重大消息。

樂陽郡主派人分別以勘查地形、挖渠或是督促移民的理由,向原州各地派出大批士兵,在同一時間動手,將原州上下,從州府到縣鎮的府衙,全都以雷霆手段一舉拿下,沒給那些人留下任何逃跑或是反抗的余地。

正當有人義正言辭的在朝堂上對此加以抨擊,認為樂陽郡主此舉太過任性,會讓百姓生出恐慌,給本就局勢兇險的原州增加新的不確定因素時,最新消息再次被快馬傳回。

樂陽郡主帶著數千人馬圍住一片山區,以滾滾濃煙,以及從高處往下方射出大量攜帶有油火的箭的方式,從一處讓當地人十分忌憚的山區逼出一支私軍,規模多達上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