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命運的捉弄(第2/3頁)

王修業特意在京城外的長亭中,等著為徐景年送行,他是知道對方不是要去鎮南軍,而是去定北軍的知情人。

“我後天也要去京郊大營了,說不定哪一天,我們還能有機會在軍中重逢。”

雖然聽得出王修業是玩笑之言,徐景年還是不贊成的回道。

“謹言,你的情況與我不同,不用背負家族的責任,完全可以好好走你的科舉入仕之路,以你的情況,軍中不適合你。”

王修業的祖父與生父,都是很優秀的將才,可是他們都已經命喪沙場,如今王家的嫡長房承了爵,嫡出的王房掌了定北軍。

皇上對王家再怎麽信重,也不可能會再次重用一個王家人,本就內鬥嚴重的王家其他各房,不僅不會提攜照顧他,也不會給他在軍中崛起的機會。

王修業不置可否的笑著回道。

“你放心,我的事,我心裏有數,你還是好好顧好自己吧,現在是新帝元年,那邊肯定消停不了,你要好好保重,希望你能記住,在那陌生環境中虛心些,拋開京中的這一切,包括你的出身,你在書中學到的那些,徹徹底底的從頭開始吧。”

這是王修業對這位表兄兼好友的最大祝福與期望,徐景年已經跟他說過,柱國公夫人在被氣暈的那天,曾指著世子夫人給出的兩個選擇。

徐景年聽到那話以後,還認為那只是他祖母實在被他母親氣得實在太狠後,才會口擇言,他卻從中聽出了柱國公府的取舍,意識到徐景年的思想若不能得到轉變,不能在接下來的歷練中,取得根本性的糾正,對方接下來的處境肯定堪憂。

雖然知道從柱國公府的大局出發,柱國公夫人與徐世子會產生這種打算,並沒有錯,可是從私人感情上講,王修業實在不忍看到自己的好友受此打擊,最後落得個蹉跎一生的下場。

與他一心惦記著想要繼承父志,在軍中建功立業,卻受制於府上其他叔伯的打壓與防備,不得不選擇走科舉入仕之路不同。

徐景年受他那讀書人家庭出身的母親影響太深,身為武將世家的勛貴繼承人,更享受花前月下吟詩作對的清平生活,將身為柱國公府繼承人,必須要做的習武、學習兵法、進入軍中歷練等事,都視為他的責任,是被動的在接受家裏的安排。

自己求之而不得,只能從他那蹭課,或是間接學到部分的一切,對方唾手可得卻不珍惜,只能說是命運的捉弄。

可是王修業清楚好友心中雄心壯志與傲氣,從小就為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柱國公府繼承人而努力,所以他是真心希望他能通過這次的歷練,改掉身上那些普通人可以有,以他的身份卻不該有的致命缺陷。

雖然覺得王修業的話有些奇怪,徐景年還是態度爽朗的笑著一口應下。

“好,我等著你高中狀元的喜訊被昭告天下。”

相互道別之後,看著柱國公府的車隊越走越遠,騎在馬上的王修業,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他自信對徐景年足夠了解,對方卻一直不知道他的理想與抱負,堅持認為科舉最適合他。

知道以自己家的情況,他要是表現出對從軍的興趣,肯定會受到諸多阻礙,所以他才不得不將大半時間與精力都放在讀聖賢書上,擺出一心想要走科舉入仕之路,將來要當文臣的架勢,才讓家裏那些人對他有所放松。

畢竟就像文臣與武將勛貴之間,大多都會相互看不順眼般,在王家人眼中,並不認為他讀書能有什麽出息,就算考中進士,辛苦在官場混一輩子,可能都不及他那些堂兄弟憑借蔭恩能得到的官位高。

殊不知王修業原本想是走曲線救國之路,打算在憑借科舉入仕後,找機會爭取兵部的職位,再等待可以棄筆從戎的機會。

而樂陽縣主,不,現在的樂陽郡主的出現,倒是意外的為他打開了一扇可以盡快實現理想的大門,他固然不會放棄今年的恩科,可他更不會放過可以跟著樂陽郡主,光明正大的進入軍中的機會。

何況樂陽郡主在軍事方面展現出的絕佳天賦,也讓王修業十分重視,她在軍事方面的一些構想與理念,也讓他感到從中受益匪淺。

同時也隱約明白,新帝與太尊夫人會允許她進入軍中的原因,固然是為了能夠讓她知難而退,但她若是不願退,未嘗不是打算給她一個發揮天賦特長的機會。

對他而言,這當然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寶貴機會,王家人都認為他是在陪樂陽郡主‘玩鬧’,以為他有借此攀附樂陽郡主與新帝的想法,不僅沒有阻止,還有些支持。

想起那位在外人眼中,性格驕縱任性,事實上為人處世卻比一般女子更有分寸,做人做事坦誠大方的樂陽郡主,王修業的心情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