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心灰意冷

等到文氏母子退下去後, 徐世子有些慚愧的對老夫人道。

“對不起,娘,讓您失望了,都是兒子教子無方, 才會使得景年有負您的厚望。”

老夫人嘆了口氣道。

“這事也怨不得你, 當初家裏受上面的猜忌, 娘也只能選擇顧眼前,才會為你選擇與咱們不是一條道的文氏為妻,若不是因為此一時彼一時, 不管是文氏,還是景年這守成的性格,對我們家而言,其實利大於弊。”

可是最讓人不甘心的事情就在於,徐家現已今非昔比, 形勢大變,他的妻子卻是一點都意識不到, 如今明明有大好機會擺在眼前, 徐景年若是不這麽保守,不遵循他娘教他的那套, 他們完全可以趁機擴大自家的影響力, 也能趁機爭取到太子殿的好感。

作為異姓之人,能坐到國公的位置上,爵位方面算是到頭了,可是徐家在先帝時期被貶爵, 又遭猜忌後,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已經所剩無幾。

當今皇上繼位後,為感念外祖家對他的維護之恩, 將他的舅舅晉為柱國公,也算是報了恩。

可是柱國公本人還在邊關駐守,現在是康平九年,徐世子入朝為官也就這幾年的功夫,縱然他本人深受信重,可是徐家其他人還沒來得及嶄露頭角,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遠不及當年。

在皇上身體欠安,根本支撐不了多久的情況下,想讓徐家繼續保持當前的勢頭,僅徐世子本人能受下任新帝的重用,是不夠的,還需要徐家下一代也能受到新帝的信重,至少需要兩代人的努力,才能幫助徐家再次穩住地位。

而徐家也完全有這樣的先天優勢,卻因他兒子不爭氣給白白錯過,實在讓徐世子很不甘心。

“這事怨不得娘,嫁入徐家近二十年,文氏但凡願意放下她的那點清高,對家裏的事多上些心,就不至於在私下裏將景年教成這樣,讓我們想要糾正,都糾正不過來。”

聽到兒子的話,老夫人沒有什麽表情,文氏要是真清高也就算了,卻又掩飾不了對出身與家世的重視與計較。

因為文氏自己出身書香世家,只是名上好聽,實際上只能算是小門小戶,哪怕成了柱國公世子夫人,也總有些底氣不足。

即便這些年來,一直有她帶著外出應酬,文氏還是不自覺的心虛,在外雖有待人謙和有禮、八面玲瓏的好名聲,實際上在言行之中,總是頗為推崇那些出身好的人,讓她這個做婆婆的看著生氣,卻又無可奈何。

畢竟兒媳不比親生女兒,頂多只能放敲側擊一下,能不能領悟,只能看其自身,不好將話說得太直接,傷了情面。

猶豫了一下,徐世子終於說出自己盤算已久的一件事。

“依兒子看,那樂陽縣主雖然原本的出身也不高,身上卻有著難得的將門之風,銳氣十足,與景年的性格正好互補,很適合咱們這樣的武將世家,娘與陳太尊的交情還不錯,何不幫忙探探太尊夫人的口風。”

李家的出身比文氏都多有不如,可是不管是陳太尊,還是那安遠伯夫人,進京以來,給人留下的印象從來都是恰到好處。

雖是一步登天,被視作沒有底蘊的暴發戶,卻能憑借自身之力,讓任何人都不敢輕視與怠慢,同時也不會太過驕縱跋扈招人反感,只會讓人不自覺的重視她們、忌憚她們,能將分寸把握這麽好,足以證明李家的不簡單。

對於這一點,連老夫人都是深感欽佩,畢竟陳太尊的兒媳,從各方講,都遠不及她的兒媳,可是人家的兒媳只要遵循一條原則,有自知之明,知道要全心信任自家婆婆,就比她那最喜自作聰明的兒媳強。

不過聽到兒子話中提及的打算,她的臉一下冷了下來,氣不打一處來的說道。

“我也曾考慮過為景年求娶樂陽縣主,你媳婦卻對安遠伯夫人說,願意為樂陽縣主牽橋搭線,介紹京中的適齡公子。”

“你聽聽,這叫什麽話,人家目前還沒有考慮自家孩子的親事問題,她就上趕著要給人介紹,明顯是擔心我與陳太尊走得近,會私自作主要為兩家訂下親事,有了這事在先,李家將來為樂陽縣主議親時,首先就不會考慮我們徐家。”

聽到這話,徐世子頓時怒氣橫生,他壓根就不知道他妻子為了斷掉他的念想,竟然選擇先下手為強。

“這事怨我之前不該在她面前透了口風,那樂陽縣主可是與太子殿下從小以龍鳳胎的名義,一起養大的姑娘,兩人縱然不是親兄妹,那感情也比一般的親兄妹來得深。”

“我是真沒想到,她竟連這樣的貴女她都相不中。”

徐世子當然也了解自己的枕邊人,知道她與人結交很重視別人的出身,可他實在沒有想到,她竟能短視到這種地步。

老夫人長嘆了口氣,有些無奈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