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觀察(第3/3頁)

聽到她的話,老夫人嘆了口氣,徐國公世子卻將手中的茶杯重重的放到桌上。

“景年就在現場,難道就沒有聽出來,樂陽縣主只是隨口起了個頭,當場逼那些人簽保證書,徹底落實這件事,完全是太子的意思?”

“既然是太子的意思,你覺得那些人家敢違逆?你不會也和有的人一樣,以為皇上還有個大皇子,太子殿下的位置不穩吧。”

“你以為近幾個月來,被大理寺以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收押的那些人家,是怎麽消失的?

聽到丈夫話中隱約透露出的信息,世子夫人文氏下意識抓緊手中的帕子,她娘家是書香人家,她自幼飽讀詩書,少年時有才女之名。

哪怕嫁入柱國公府,文氏也不曾關注朝堂上的事,不具備什麽政/治分析能力,不懂什麽叫做政治風向。

可是不懂歸不懂,文氏並不傻,她能聽出丈夫話中透露出的意思,若是都知道太子是下一任板上釘釘的繼位者,那些人家不僅不會鬧,還會‘高興’的將自家小輩送給樂陽縣主訓練。

徐景年知道他爹的不滿主要是針對他。

“爹,兒子明白您與祖母的意思,絕對沒有怠慢太子與樂陽縣主的地方,之所以不想摻合這件事,是顧慮著家裏與各家府上的交情,不好出這個面。”

他不說則已,說了這話,讓徐世子更加失望。

“家裏與其他各府的交情,還輪不到你來顧慮,此一時彼一時,我們徐家只需忠於皇上,忠於太子就行,完全不用考慮什麽個人情往來。”

他兒子的年齡比太子還要年長幾歲,他們徐家的確與太子之間的淵源不淺,這是先天優勢。

可是他們徐家若是仗著這份淵源,不能抓住當下這個關鍵時機,爭取到太子的信重,就算柱國公府將來依舊可以保持自家的榮華,可是有實權的勛貴,與空有國公府的尊榮,卻沒有實權的勛貴,絕對是不同的光景,對徐家子孫的影響也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