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義母(第2/3頁)

迅速下車的安常煦,親自扶著祖母下車後,又扶出江燕娘與兩個妹妹,見李成鋒已經帶著李常澤過來,一名身著官服的中年人上前道。

“下官姚青,忝為王府長史,恭迎護國夫人、安遠伯、伯夫人!”

在其身後的兩列人也都隨之高聲恭迎,聲勢不算小。

每到南江書院裏舉行什麽大型活動,幾百上千名學生高聲表示恭迎時,聲勢動靜遠比這大,所以李家人都沒將這將這點兒陣勢放在心裏,更談不上被驚到,或是感到拘促。

安常煦從旁解釋道。

“奶,爹、娘,這些都是府裏配置的屬官,他們的名錄,我回頭交給會讓人送過來

陳鳳琪客氣的點頭道。

“有勞姚長史與諸位。”

正式進入到康王府內,就能發現,這府中說是一步一景也不為過,十分精致奢侈,陳鳳琪雖然不是主要研究華夏古代歷史建築的歷史學者,但是看到那些無比精致華美的建築,她也忍不住心動。

在旁人看來,陳鳳琪注視著那些建築的目光,像是鄉下人沒見過世面,被王府的奢華給驚住,安常煦卻很清楚他祖母的關注點在哪。

“祖母若是對這些建築工藝感興趣,我可以從工部請來精於此道的工匠,為祖母好好講解一下這些建築的設計與建造原理與流程。”

不管怎麽說,這大孫子的貼心,永遠能讓陳鳳琪感到十分受用。

“暫時不用,我對建築方面不是太了解,不過這些都是我們華夏文明的智慧結晶,我們可以邀請那些經驗豐富的工匠,將他們的畢生本事整理成文,在南江書院開課,以便傳於後世。”

時下的工部中,聚集著一大批技術與經驗都很豐富的珍貴人才,若能有機會將他們的本事給掏出來,完全可以在南江書院裏開設相關專業。

讓這些能令掌握著科學技術的後世人,都深感驚艷與驚嘆,卻無法復制的文明瑰寶,可以完整的傳承下去。

“好,這事不難辦到。”

安常煦打算回去就將這件事記下來,雖然他向來自負記憶力好,可是常握著幫人訓練記憶力技巧的祖母,都一再告訴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所以他也習慣備著記事本,將一些他認為很重要的人與待辦事項,都給記下來,以防被忘記。

陳鳳琪想到這個時代中出色的工匠,大多都講究父傳子、子傳孫,有些敝帚自珍,搖搖頭道。

“這可不是件容易事,唯有拿出足夠的誠意做交換,讓他們知道,將自己的看家本事公開出去後,不僅能讓他們獲得現實的名利,他們的子孫也不會因此而丟掉飯碗,才能讓人家心甘情願的同意這種交易。”

安常煦點頭道。

“奶就放心吧,我又不是強盜,怎會做出強奪別人飯碗的事。”

姚長史陪著走在斜後方,聽到兩人的對話,心中有些意外,雖然知道眼前這位護國夫人,就是此前名聲雖然不顯,卻被許多勢力在暗中關注的南江書院幕後東家。

但他與許多人一樣,都以為這位也就是出了錢,南江書院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間,一躍成為朝野上下備受關注的一股勢力,既有玄隱先生的影響力夠大的緣故,也有近期才被曝出來,邵丞相竟是當年親自主持創建南江書院的首任院長的因素。

現在看來,這位護國夫人還真是位非同一般的人物,既有眼光,也有格局,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比較清奇。

旁人看到眼前這些雕梁畫棟的奢華建築,首先想的肯定是其所代表的地位與榮華,這位關注的卻是建築本身蘊含的工藝,想的是如何能讓那些工藝傳於後世。

雖然理解不了對方的思路,也讓姚長史感到有些欽佩,同時也對眼前這對祖孫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只有足夠了解與親近,才能做到這樣默契。

在院子裏七繞八彎的走了一段路後,一行人才來到提前為陳鳳琪準備的主院,就是占地面積最大,前往府上其它區域最方便一個院子。

康王府中除了那一二十個屬外,還有大小管事若幹,侍女、小廝、仆女、護院等人,加起來多達數百人。

在李家莊時,還能由著自己的觀念來,從不往家裏賣人,只是雇些人幫忙做活,如今既然來了京裏,肯定要入鄉隨俗,陳鳳琪當然不會提什麽人權,將人都取消奴契,放還自由之類的話。

在船上晃悠了近一個月,雖然途中也曾去陸地上歇過腳,長途跋涉依舊讓人感到有些疲憊,好好休息一晚後,陳鳳琪才讓人往宮中遞牌子,申請進宮謝恩。

康平帝對李家人的行程了如指掌,當然知道他們抵京後,直接住進康王府的消息,即便他的身體還能再堅持個三五年,李家人不願上京,只會讓他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