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上京

陳鳳琪有些意外, 不知道她都將話說到這個份上了,為什麽對方還是不願放棄,還說要等著他們一起進京。

她不是不惦記自己親手養大的孫子,可是她比誰都清楚安常煦的心機能力, 從他相繼考取會與狀元的表現上看, 她其實還有些低估了對方, 畢竟她沒有插手玄隱先生對他的教育。

事實證明,玄隱先生果然名不虛偉,將科舉一道研究得極為透徹, 才能教出年僅十五歲的少年狀元。

也就是說,除了她知道的那部分,安常煦還擁有她不了解的本事,且是讓她自嘆不如的本事,這樣一來, 陳鳳琪不認為自己上京能幫到對方。

畢竟陽陽就算現在改回安姓,他依舊與南江書院保持著天然的聯系, 尤其是他擁有皇位正統繼承人的身份, 雙方可以彼此相互成就,沒必要非讓她出面。

至於說年齡問題, 她可沒教安常煦見人年長, 就要尊老,他要是連這點問題都解決不了,因為人家年長,就受制於人, 那就是愚蠢,她去了挽救不了。

在這種情況下,陳鳳琪並不認為自己有上京的必要, 她這輩子的身體已經年過五十,將要開始衰敗了,她要留在李家莊安靜的養老,可不打算臨到老,還要去京城那等地界為子孫勞心勞力。

不置可否的送走趙內侍一行人後,陳鳳琪才打開孫子孫女的信,先看的是陽陽的,看他在信裏講了下自己在京中的心理歷程,明確表示自己很期待家裏人都能去京裏,可以一家團聚的願望。

陳鳳琪看完無動於衷,哪怕對方的言語之間透著發自內心的思念、關心與期待,可是做人嘛,哪能為了一己之私,就想憑借某些關系綁架其他人呢?尤其還是想要勞動她這年過五旬的老人家。

這小子還是太自私了點,在某些方面,還是有點欠教育。

放下安常煦的信,陳鳳琪才打開李常欣的信,那個一被放出去,完全就是一匹脫韁的小馬駒。

每次來信,講的都是她又見到什麽新奇物件、吃到什麽美食、買了什麽東西等內容,為了能讓她共享那些快樂,講得都很細致,每次都有好多頁。

這次也不例外,就是講得內容有些不同,例如,她已經知道李成鋒不是她親爹,也不是她祖母親兒子的事,還猜到她那親爹應該是犯了什麽大錯,才會惹怒她這個祖母,害得祖母帶著懷著她的母親背井離鄉。

所以李常欣足足用兩頁字,抨擊她那素未謀面的親爹,並態度鮮明的表示,她爹永遠是她爹,哪怕她像陽陽那樣,親爹是皇帝,她也堅決不認。

雖然覺得那皇帝辦事太不靠譜了點,著急忙慌的趕緊當眾認兒子的心態,她還能理解,可他嘴那麽快,又當眾揭穿她兒子不是親兒子的事情做甚。

不過李常欣的這番態度,讓陳鳳琪頗感欣慰,這能證明,她過去的教育,還是頗有成效的,在這個極其重視血緣關系的大環境中,她能不受影響,沒有執著於那點血緣,而是理智的分析出這些接近真相的內容。

接著看後面的內容,陳鳳琪就不高興了,京中那些人想要拉攏安常煦,卻因安常煦不是要去上朝,就需進宮接受康平帝的加急培訓,大多時候都找不到人,就想從李常欣這裏下手。

輪著以各種理由舉辦各種聚會,給李常欣下帖子,基本還都是些在京中極有頭臉的人家,怕給陽陽惹來麻煩,她還不能拒絕。

雖有邵丞相家的大孫女從旁帶著,悉心指點她,也經常會因言語或是行為失當而受到別人的嘲笑,那些人都兩面三刀得很,讓她很生氣,可是明明是那些人不對,到頭來,就因為她臉色不好,那些人就認為都是她的錯。

陽陽雖然出席那種聚會的時間少,但他不管是在參加一些聚會,還是上朝的時候,都會被特意針對。

京城裏的那些人總是以考較的態度,特意問他,然後當眾指出他的經驗不足、思慮不周全等問題。

陽陽愛面子,在外面遇上的事,回來都不跟她說,天天都很努力的看書學習,過得十分辛苦,她還是聽消息比較靈通的邵家姐姐提起,才知道原因。

總之就是,她本來已經計劃要在近期回高台縣,可是知道陽陽在京城中的處境後,就不放心將他一個人留在京中,就希望家裏人也能上京,也給那些人設鴻門宴,讓他們也嘗嘗被人輕視和針對的滋味。

憤憤不平的語氣中,透著滿滿的小孩氣,措辭與吐槽,都是李常欣一貫的風格,記陳鳳琪看著既覺生氣,又有些懷疑,畢竟她很了解安常煦一直以來喜歡借李常欣達成目標的伎倆。

可是不管怎樣,陳鳳琪知道,李常欣在信中提及的那些人與事,肯定不會是胡編亂造,若不是真正經歷過,以她與安常煦此前的閱歷與生活環境,注定了他們想編都沒有素材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