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上京(第3/3頁)

關鍵在於,他們現在都有了爵位與誥命,去了京中,穿著方面是有講究的,不比在這偏僻的李家莊,不管被封成什麽,都可以隨心所欲,過著普通人家的生活,將那些身份都拋之腦後。

江燕娘不舍的看著箱籠中裝著的那些衣裳。

“娘,這些大多都是用禦賜的衣料做的好衣裳呢,這趟進京後,還不知道啥時候再回來,放家裏長時間不穿,放壞了多可惜啊。”

陳鳳琪嘆了口氣道。

“能送人的送人,將庫房裏的那些不能長時間存放的東西,全都分發給書院裏的工作人員當福利,剩下的,家裏有冬生一家幫忙照看,沒什麽可惜不可惜的,你養子是康王,沒了這些,還有更多更新更好的。”

再怎麽不舍,聽到陳鳳琪的吩咐,江燕娘還是毫無異議的照做,不過即便如此,他們正式出發時,還是馱了兩馬車的箱籠,被帶上京的那些,都是在時人眼中很珍貴的物品。

有因為工藝要求太高,始終無法大量生產的鐘表,還有大量從海外帶回的物品,陳鳳琪覺得華而不實,卻備受時下人喜愛,非常適合用來裝面子。

張冬生夫妻不放心讓東家太太一家跟著一群陌生人上京,所以他們將自己的一對十歲左右的兒子,都暫先招托付給青娘偶爾幫忙照看一下,堅持要陪著上京。

雖然這次陪著陳鳳琪一家上京的,還有從南江書院畢業的五名女生,以及聽說東家要上京,臨時從書院中結業出來的三人,正是安常煦在南江書院時,除李常欣外,接觸最多的那三個乞丐出身的孩子。

張冬生們覺得這些年輕女生與少年,終究不如他們這些老人靠得住,打算等到東家安置好後,再根據京中的情況決定回不回來。

陳鳳琪並不贊成他們的選擇,在她看來,年僅十歲左右的孩子,都是很關鍵的年齡,正需要父母的陪伴與照顧。

可是不管是張冬生夫妻,還是書院裏的其他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家長,都沒有這個意識,讓她勸都沒法勸。

因為在他們看來,反正南江書院管吃管住,還吃得好、住得好,孩子長得好,比在家裏過得還好,完全不存在需要父母陪伴的問題,沒有任何不放心的地方,安心在南江書院學得一身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李家莊的那些產業,早被陳鳳琪放權給家裏聘用的那些從南江書院中畢業的女管事,平時只需對對帳,不用李家人時常過問。

如今他們要上京,歸期不定,張冬生夫妻又要跟著上京,只能將這些暫托付給玄隱先生代為照看,日後怎麽處置,屆時根據情況再作決定。

與趙內侍一行聚到一起後,看到與趙內侍等宣禮官在一起的,竟然還有一隊衣著打扮,與一般的官兵截然不同的人,陳鳳琪有些意外。

還是經趙內侍介紹過後,她才知道,原來那些人是禦林軍,陳鳳琪剛生出懷疑,對方又主動解釋道,是因李家這次的封賞規格較高,路途又比較遠,為防止途中出現什麽意外,有損皇家威嚴,才會破例派一隊禦林軍護送。

這個解釋似乎還算合情合理,陳鳳琪對皇家某些可以由上位者隨時更改的規則不大了解,也就懶得追究這裏面的問題。

反正上京是她自己決定的,就算這裏面有她那好孫子的算計,也只能說,他是一如既往的厲害總是最清楚該如何說、如何做,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

登上趙內侍他們來時乘坐的官船時,陳鳳琪更有種被安排好了的感覺,裝飾得十分精美的官船上,各種生活用品備得很齊全,可以說是最大限度為乘客提供最周到的安排。

隨著官船正式離開碼頭,江燕娘有些忐忑的說道。

“娘,我們就這麽上京了嗎?我這心裏咋這麽不踏實呢?”

雖然知道他們將要前往的陌生都市中,充滿著讓人難以預料的未知和挑戰,陳鳳琪還是不以為以意的回道。

“沒啥不踏實的,只要你想想,咱們去了京裏,就能一家團聚,就沒有什麽好擔心的。”

想到已有兩個多月沒有見到過的一雙兒女,江燕娘深以為然的點頭道。

“娘說得對,只要一想到他們在京裏過得艱難,我就恨不得趕緊到地方,就是這一走,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來,常澤他們兄妹的課業,肯定要被耽誤了。”

大兒子考了個狀元,讓江燕娘無比堅信,南江書院就是這天底下最好的書院,按照她與李成鋒的想法,也像張冬生夫妻那樣,將孩子托付給南江書院,他們沒什麽不放心的。

可是陳鳳琪堅持要將兩個孩子都帶上,並且在這件事情上,壓根不給他們夫妻留下表決權,他們只得服從安排,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上京。

為了確保路上的安全與平穩,官船的行駛速度不算快,至少比他們前往高台時的速度慢得多,行駛近一個月後,才正式抵達京都外的碼頭,提前接到消息的安常煦,已經帶著李常欣,早早的候在京郊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