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正文完(第3/7頁)

墨皇後點頭,服侍皇帝用過膳。而後又召太醫把了回脈,服過藥後,熄燈相擁歇下。

八月十七的月夜蛩聲陣陣,一輪盈滿將虧的玉盤掛在天邊,流淌下一片清冷的光華。

*

因心裏不願相信真是那不治之症,安慰便也無從談起。而最快確認皇帝的病情,其實有一法子,便是服用治血枯症的藥方。

有宣明珠的前鑒在先,正常人喝了那副藥會嘔血,只消令皇帝服用幾日,看他反應如何,也便知了。

次日皇帝為了不令臣工生疑,不曾稱病,照常臨朝,下朝後裏衣被汗濕透了。這病來得兇急霸道,好像一下子奪走了少年的精銳之元。

當宣長賜按太醫囑連服了幾日藥湯後,並未吐血,反而覺得不再胸悶,臉色也變好了一些。

出現這個情況,所有太醫的臉色都凝重起來。

此方顯見地奏效,說明,陛下是身患血枯症無疑了。

“對不起啊。”這日中午又一次服過藥,皇帝倚在榻上拉住墨皇後的手,目光溫柔含疚,“我真的吐不出血來。”

墨皇後這段時日一直忍著沒在他面前落過淚,聽到這句話,她再也忍不住,撲在他身上啜泣,“陛下,你別出事,別留下我一個.好不好?”

“是我不好。三郎,我爭取,多陪你一年。”

他抹去她臉上的淚,讓妻子枕在自己膝上,勾起她骨節秀麗的手在掌間。

纖纖素手肌骨勻停,執毫蘸墨時最為動人,宣長賜怎麽瞧也瞧不夠,輕輕地捏揉,喟嘆:“可惜,以後看不到你作畫了.”.

門外,前來探視的宣明珠目睹這一幕,眼圈泛紅,擺手示意內侍不要通傳,轉身悄然退了出去。

回到翠微宮,她默坐了-會兒,問了句梅閣老有信兒沒有,下頭道無。

她便又喚來泓兒,吩咐:“你去找內務府總管,命他著手為皇帝備壽材吧,此為最高機密,要悄悄地辦,不可驚動任何人,尤其是前朝。”

泓兒怔愣許久,望著公主疲憊的神色,不忍地道:“殿下您勿憂,陛下有真龍之氣護體,也許,也許這麽著沖一沖喜,這病便好了呢。”

這樣的寬慰與期待,宣明珠當年聽過無數次了。她點頭不多說什麽,撚著眉心啞聲道,“去辦吧。”

無人知道,她此刻心裏,有如刀絞。

她曾為自己備過棺,那時因為看得開了,全不覺得痛苦。可今日她親口下令為侄兒預備此事,卻感覺有-把刀子在心裏來回地割。

造化弄人,何至於此?

“阿娘。”門口突然響起一道怯怯地喚聲。

宣明珠擡眼見是寶鴉,忙收斂了面上傷情,招手讓她進來。

“阿娘在傷心嗎?”寶鴉卻是瞧了出來,仰起小臉,輕輕揉了揉阿娘的側頰,“是不是陛下表哥的病還沒好呀?”

皇帝病重的事還沒有告訴寶鴉,就怕嚇著小姑娘,只是對她說表哥染了風寒。

面對那雙清澈的眼睛,宣明珠沒法子說謊,模棱兩可地點了個頭,寶鴉便乖巧地說道:“那我明日去探望表哥吧,我送些好吃的香糖果子給他!這樣喝藥就不苦了,病也會很快好。阿娘別擔心呀。”

宣明珠將她摟在懷,在她看不見的地方墜下一滴淚,“好。”

次日下朝後,皇帝請宣明珠到燕殿說話。

宣明珠過去時,殿裏靜悄悄的,墨皇後也不在跟前。宣長賜在裏間,他今日精神似乎不錯,崴在太師椅裏批了幾道折見姑母來,他起身見禮:“姑姑來了,這些日子,有勞姑姑在宮裏為我周全,又照顧著皇後,侄兒心中感念。”

宣明珠聽得難受,勉強笑道,“你這孩子,就會與我假客氣。”

說著取出帕子給他擦了擦額角的虛汗,姑侄倆相對坐下。為了不讓對方傷心,二人都有意想避開生病的話頭,然兩廂這一沉默,卻是越發愈蓋彌彰。

還是宣長賜徑先輕笑了一下,“姑姑,不必這麽苦大愁深。

他臉色孱白,目光卻溫暖:“太醫說侄兒至少還能到明年,朝中許多事都可安排妥當。”他抿唇頓了一下,“今日請姑姑來,便是想請求姑姑,待梅閣老回京時,代我轉告於他:莫忘中秋之夜他對朕的承諾,朕將這江山社稷托付在他手上了。”

按他的身子狀況,理應是能等到梅長生回的,只不過天有不測風雲,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先委托了皇姑姑得好。

“那江琮之事,我也聽說了,姑姑放心,我信梅閣老如信您。姑姑將他拘起來是對的,在閣老回京之前,人便先在那兒關著吧,免得傳揚出謠言,橫生枝節。我也懶怠見他聽他聒噪。”

“還有……”

宣長賜垂下柔密的睫,“我愧對先宗,膝下無嗣,請皇姑姑代賜兒留心考察有無品德出眾的宗室子,以備他日克承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