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臣來遲了。”……(第3/4頁)

“哦,陸駙馬是與我論刑法麽?”梅長生一振手中雕弓,曲指摩挲,漫淡地撩起眼皮,“此為七寶龍象弓,陪伴晉明帝征匈奴十載之久,射穿敵顱無數。天下大定後,晉明帝賜丹書鐵券賞五上將,謂有免死之效。後嫖姚將軍烏骨麟自恃有功,為亂朝綱,晉明帝以此弓射穿其丹書鐵券,絞殺烏骨麟,以正明堂社稷,道:‘成之有功,敗之有弓,後世子孫皆可效法,鋤奸務盡。’

“今本官遵先祖皇帝之令,效仿先祖皇帝之行,何罪之有?

“爾道本官越權,本官今日查調,不以汝州牧身份。明法說得清楚:宗人遇喪經宗人府,存疑,則宗人府報大理寺,大理寺隱難無法,則報鑒察院,鑒察院無法,則直達天聽,由天子欽派禦使查辦。現梅某身負陛下諭旨,何人敢抗旨不遵?”

他劍眉利目,錚錚的言辭,將陸學菡詰得愣頭愣尾,一句整話也說不出來。

那只文人的手掌,執起弓來亦不見遜色。

宣明珠低眸,若有所思地盯著那張鑲嵌七星珠子的錯金大鐵弓。

她記得這張父皇用得最趁手的弓,在一次秋獵中被拿來賞給了武勇冠軍的四哥,後在她與梅鶴庭成親幾年後,四哥又轉手送給了梅鶴庭。

四哥自來看不上梅鶴庭,送給文臣一把重弓,還能藏什麽好心思,無非是影射梅鶴庭不是男人。

宣明珠當場翻了臉,與四哥大吵一架,連帶這把弓也看不順眼,扔在庫房裏不見天日。

原來這些年,他一直有好好的保養——否則弓弦早已糟了,方才斷發不出那樣力道的一箭。

她目視著梅鶴庭將他的目光再轉向林氏,側臉繃出一條男人才有的磳棱頜線,冷聲道:

“罪婦林氏,既然張口閉口都是先朝故事,對這段往事不陌生吧。方才某若未看錯,爾是手憑丹書,欲要挾大長公主嗎?”

他的聲音冷沉,墜在發間的墨色抹額帶隨風獵動:

“傅姆者,保育貴女之婦人。而爾卻不是柔嘉娘娘自幼的女師,不過是半路調入翠微宮,憑什麽攀扯太上娘娘旗號,以資歷壓人,以舊恩挾主?”

“恩?天上下紅雨,做奴的也與主子談起了恩情。當年爾保護太上娘娘,焉知不是身為宮人的本份?倘若娘娘出現半點閃失,想想,以晉明帝宸心,翠微宮上下宮人會不會與那個滿門抄斬的廢嬪一個下場!你救的是誰的命,不過是你自己的命罷了!

“便是有功,爾受傷之時,帝後賜藥賜金賜宅,更賜這一塊丹書鐵券,保了陸家三代榮華富貴,縱著爾等尚主斂財,虛偽蹈世,也盡夠了!”

“你、你……”林氏每多聽一句,臉色便青白一分,如同被個紫茄子塞住了嘴,聽到這時忽眼白向上一翻,瞿然佝僂身子噦嘔汙濁的穢物,吐了滿地。

身邊的媳婦子一個沒扶住,林氏那條傷腿發顫,就跌進了嘔吐物裏,渾濁的瞳孔散發著死一樣的絕望。

梅長生厭惡地動了下眉心,側身為背後女子禦住沖鼻的氣味,咄咄更逼:

“大長公主從來憐弱恤老,每逢年節賜禮不斷,此是不忘舊情,皆因昔年太上娘娘柔惠寬和,悉心教導子女,以彰昭修才正德的緣故。娘娘身後聲名,豈容老而不死之人玷汙。”

由始至終,他始終半遮著宣明珠的蘭裙輕裾,護在她身前。

金聲玉振似那判官揭開生死簿落了朱筆,陸家人有一個算一個,捱到這會子都明白過來,那棺還沒開,業已是回天乏術了。

因為他們發現,闔府上下視若神明的太夫人,在此人面前卻和面泥捏的無異。

聽見梅長生最後那句話的宣明珠,輕輕紅了眼圈,轉睫別開頭去。

有許多話,她自己無法說出。她想將這只吸血的老虔婆從母後清清白白的華袍上扯落下來,卻又怕她那雙臟爪子,勾破了華袍上的錦繡絲線。

旁人只見她仿佛有無上之權,殊不知,她雖然可以隨心所欲,可若給母後的名聲造成半分汙染,她都會心酸自責。

所以她想著,毋寧自己霸道些,將這一切都攬在自己頭上,是好是歹,到底與人無尤。

現下有人將她肩頭的擔子接了過去。

且體諒她的所思所想,盡以她母後的名聲考慮為先。

總聽說梅長生朝堂晤對了得,場中親聞他一口氣說這麽多話,卻也算頭一遭了。

這可不是樁奇異的事麽,在一起時,沒見他這般護主過,一朝分開了,他的君臣責任便蘇醒過來。

宣明珠兀自感慨了一會兒,又覺得不好意思,自己老大不小的,哪能像個沒嘗過甜頭的孩子似的,這麽情緒翻騰呢。

於是她抓緊清了聲喉嗓,正色轉回頭來,撐著大長公主該有的體面。

不期然對上一雙湛深的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