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嚴磊下作,前無古人,陳正儒勃然大怒!(第4/7頁)

所以從古至今,大魏文宮都不缺銀子。

這就是大魏文宮的底蘊,極其可怕的底蘊,也是他們為何長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因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嚴某雖自廢儒位,但還有大儒之骨,怎可能欺騙諸位?”

“如若諸位不信,待會離開,可以自行去問,今日這文報,供應不求也就算了,有些權貴更是花費十兩甚至是上百兩銀子購買。”

“諸位可以認真想想,我等著書,裏面蘊含了多少道理?尋常人看得懂嗎?百姓們看得懂嗎?哪怕是一些讀書人也看不懂。”

“所以賣不出去百萬份很正常,但許清宵這文報不同,這裏面寫的東西,都十分精簡,沒有細談,但卻能讓百姓們大概知道發生了何事。”

“閱讀起來十分簡單,沒有任何文筆可言,對百姓極其友好,能賣出如此之多,也很正常!”

嚴磊認真解釋一番,一看就是下足了功夫,否則的話,不可能瞬間知道這麽多優勢。

一時之間,眾大儒沉默了,不知道這份文報能賣出如此多份之前,他們並不在乎。

只是覺得這東西有點意思,可知曉賣了這麽多份後,眾大儒心裏能不熱乎?

還是那句話,錢不錢無所謂,他們不缺銀子,他們要的是名氣,要的是無窮無盡之名。

對他們來說,一萬萬兩銀子,都比不過一首千古名詩要好。

看著眾人不說話了,嚴磊繼續開口道。

“諸位,蓬儒請諸位前來此地,就是為了商談此事。”

“大魏文宮,要不要搞出屬於自己的文報,不過許清宵模仿我等昭文告示,無恥卑鄙,但我等不能如此無恥。”

“諸位且看,這是嚴某準備的大魏文聖報。”

嚴磊說到這裏的時候,拿出了自己做好的大魏文聖報。

能在短短幾個時辰內就做好,足以證明一件事情,他是鐵了心要做這件事情,通知諸位,無非只是通知罷了。

而嚴磊拿著自己的文報,給予眾大儒一人一份。

文報的尺寸大小都一樣,正反面皆然寫滿了東西。

不過與之不同的是格式不一樣。

許清宵是左右上下,而嚴磊是上下之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大魏國事】-【文宮儒談】

兩個板塊。

大儒們每人一份,而後稍稍看了一眼。

很快,嚴磊繼續開口道。

“諸位,這大魏文聖報,我是如此打算的。”

“國事第一,儒談第二。”

“國事之上,絕不可能像許清宵這般,拿著六部尚書當做噱頭,搞一些邪門歪道,而是堂堂正正寫大魏之國事。”

“絕不會帶有任何偏見,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儒者風範。”

“而這文宮儒談,其意很簡單,由諸位大儒,輪番寫一些自己的感悟,無論是經驗之道還是感悟之道。”

“無論是那種,都可以寫上去,不僅僅讓天下文人看,還要讓天下百姓去看,讓他們教育自己兒女,從而懂得儒道之根本。”

“如此一來,此報可謂是利國利民,為蒼生造福啊。”

嚴磊一番話,說的自己差點都信了。

可就是一番這樣的話,讓所有大儒幾乎都心動了。

他們身為大儒,的確在外面高高在上,可那是在外面啊,正兒八經要說,其實有幾個百姓認識他們?

讀書人認識他們,那是因為都是儒道之人。

可百姓們不認識他們啊。

有時候他們想要闡述一些道理給百姓聽,但問題是百姓們不聽啊。

不對,不是不聽,而是聽不懂啊。

而新晉的讀書人,大多數都是讀聖人書,只有差不多成年之後,才會自己選擇看一些大儒之言。

可現在嚴磊這一番話,話裏話外的意思是什麽?

自己可以發表自己的感悟和言論,讓天下百姓看到,讓一些懵懂無知的孩童們知道,在他們幼小的時候,給他們種下一棵樹苗。

那麽這個孩童未來就極其有可能是自己的門生或者是門徒了。

一瞬間,眾大儒不可能不激動啊。

寫一本書,又長又復雜,沒人看合情合理!

可寫一篇感悟,字少精煉,百姓們就算看不懂,買給自己孩子看不過分吧?

大不了請個讀書人幫忙解釋一下,這樣一來,對他們也有極大的好處啊。

好!

好!

好!

此法可行,完全可行啊。

眾大儒們逐漸明白這份文報的意義了,他們很激動,一時之間各自竊竊私語,都顯得十分滿意。

而看到這一幕,嚴磊也不由滿意地撫了撫自己的胡子。

只是這一刻,王新志忍不住開口了。

“說來說去,還不是抄他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