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官職之爭,吏部刑部,女帝宣見(第3/7頁)

女帝之聲響起,給予許清宵封職。

只是此話一說,滿堂文臣驚訝了,饒是許清宵也有些驚訝了。

大魏王朝,三省六部,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其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一句話解釋,吏部主管官員升遷等事物。

戶部管國庫各項錢財支出。

禮部就是外交等事物。

兵部就是打仗事物。

刑部就是案件調查和要不要抓人。

工部就是一些器物工具制作,大到火器宮殿建築,小到一些祭祀器物等等都需要工部來做。

當然六部的管轄範圍肯定不止這一點點,只是一個籠統概念。

而六部當中,許清宵基本上以為女帝會把自己安排到戶部,這樣方便施展後面的計劃,卻不曾想到將自己安插在吏部?

吏部是什麽概念?官員升遷,任職,罷免,以及京察,都是由吏部來做的,說句不好聽的話,掌控了吏部,基本上就等於是掌控了天下文人晉升的命脈。

所以負責吏部的是中書省左丞相,陳正儒負責,儒家無私,這種事情的確要儒家來管,可即便是儒家來管,也做不到無私這個程度。

原因很簡單,假設兩個人都很有才華,都有真材實料,一個是朱聖一脈,一個不是朱聖一脈,請問怎麽選?

這還真不是開玩笑,朝廷缺人才是缺人才,但缺的是驚世大才,否則正常人才會缺嗎?一個吏部正兒八經有品有位有權利的職位能有幾個?

可天下讀書人有多少?根據不科學統計,大魏讀書人都有五萬萬,請問在這種情況下,還缺人才嗎?

所以安排自己人也沒問題,人家又不是無才無能。

將許清宵安排到吏部去,這簡直是最高級待遇啊,正常賢才上了朝,一般都是安排到工部或者是禮部,先熬熬資歷,幹點雜活,做的好了,心態穩了,再安排你去其他部門做事。

可直接安排到吏部,這已經不是看重許清宵了,這是非常看重許清宵了。

更何況就算安排到吏部,隨便給了主事也就差不多了,員外郎是什麽?是六品的官員啊,有權管理一郡的官員升遷,當然郡守不在其中。

可以說許清宵只要入了吏部,當上了員外郎,不出三年,許清宵便可以積累大量人脈,再加上陛下如此看重,三年內許清宵不做錯任何事情,晉升五品郎中沒有任何問題。

當下,有人出聲了。

“陛下!臣覺得有些不妥。”

聲音響起,不過並非是吏部的官員,而是禮部的官員,但依舊是儒官。

是禮部郎中,吳普,從五品官員。

“臣認為,許清宵雖有大才,可僅僅只是儒學上的才華,治理國家,不可能只憑借文采,還需要多加磨礪。”

“許清宵剛入朝廷,便任職吏部員外郎,實在是有些不妥,臣認為倒不如讓許清宵來禮部,禮部當中剛好有主事一職。”

“一來,可以讓許清宵熟悉朝堂禮儀,二來也可讓許清宵積累見識,免得未來犯錯,等磨礪幾年後,再去吏部也不遲。”

吳普的聲音響起,可在許清宵耳中就有些離譜了。

去禮部清水衙門倒沒什麽,反正能進六部就已經算很不錯了,畢竟這是大魏政治中心,任何一個職位,放到外面去,那就是天大的官。

可女帝給自己員外郎從六品,你直接給我降到從七品?

直接削弱兩級,簡直是離譜啊。

不是許清宵追求權力,而是有句老話叫做,官大一級壓死人,自己官職越大,做起事來就越方便,否則讓我過去打雜,真想要施展手腳,你還要層層上報,一件事情卡一年?

許清宵可不幹。

“吳郎中此言差矣。”

“陛下,許清宵雖確實年輕,可任賢不在齡,這天下也沒有聽說過越老就越有才能的吧?無非是熟能生巧。”

“臣覺得,許清宵有萬古之才,絕不可能以常理來形,吏部員外郎倒也不是不行,若不是許清宵未上過戰場,臣還希望如此大才來我兵部,莫說員外郎,即便是陛下給許清宵郎中之職,臣也願意。”

這一刻,廣平侯之聲響起。

他們這些列侯,平日無需上朝,今日上朝就是為了給許清宵撐場面,也是為了給許清宵爭職。

所有人都知道,許清宵任職之事,肯定會是一場爭鬥,故此他們過來,直接讓列侯為許清宵爭權。

也算是給他們看看自己的態度。

的確,隨著廣平侯開口,吳普沉默了,畢竟他不過是個郎中,從五品的官員,怎麽敢跟廣平侯爭吵什麽,雙方不是一個量級啊。

然而這一刻,吏部有人出來了。

“臣,吏部侍郎,不敢苟同廣平侯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