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幼兒園(第4/7頁)

大娃口水直咽:“狗娃子的烤麻雀能換兩塊糖,那咱們得紅燒肉是不是能換三塊糖?”

“傻大娃,等你嘗嘗紅燒肉,你再想要不要用肉換糖。”

宋禾沒忍住捏捏他的臉,“得用錢換曉得不,等明兒姐姐教你們認錢。”

幾個小孩對錢的認知不夠,只曉得用糖、公分抵物。

油光紅亮的紅燒肉燉好了,宋禾這次燉得有點多,於是她將整個湯鍋抱到桌子上。

中午米飯還有剩,所以此刻宋禾吃的是紅燒肉配白米飯!

這種組合,她能吃到肚子撐。

紅燒肉被燉得軟爛,香中帶甜的肉汁裹滿米飯,把米飯浸得無比油潤。

宋禾攪和攪和,一大勺飯上蓋著一塊層次分明的紅燒肉,共同放到嘴巴中。

那瞬間,人生圓滿了。

三個小孩吃得頭都不擡,要是現在誰敢用糖塊跟大娃換肉,大娃指定能一頭沖過去,沖他個人仰馬翻。

夜越來越深,月亮從烏雲中探出頭,慢慢變得明亮。

喝完最後一口豬肝湯,宋禾摸摸滾圓的肚子,“好吃嗎?”

“好吃!”

“為了咱們以後頓頓有肉吃,所以你們得幫姐姐做事兒曉得不?”

“曉得。”

吃到肉後,三個娃是讓幹啥就幹啥,每個人都呈現出最乖巧的模樣。

“所以接下來要幹什麽?”

大娃最快舉手:“洗碗。”

緊接著是小妹:“自己洗自己的碗。”

米寶咽下最後一口飯:“洗姐姐的碗。”

宋禾贊嘆地看了米寶一眼,不得了啊我的米寶,這情商真有些高。

相處快兩個月,她倒是發現三個小孩的不同之處。

當然,說的不是外在的一些東西,而是性格、智力以及情商等等內在方面。

要說單純的智力,那指定小妹最牛。

宋禾真不知道她腦袋是怎麽長的。

幾日前宋禾看著李家村的深秋景色,身體內的文藝細胞蠢蠢欲動,隨口給小妹顯擺一段《沁園春·長沙》。

哪知在兩天後,小妹居然在飯桌上把她說的那一段詞一字不落地重復下來。

嚇死人啦!

宋禾當時心臟都快從胸腔跳出來,還好她說的是紅的不能再紅的詩詞。

要是背個《職業理念》再來個《教育法律法規》,或者哼一段英文歌,她都得原地去世。

等緩過來後,宋禾重點測試了三個娃。發現只有小妹腦袋有些變異,四五歲的年紀,乘法口訣說一遍她就會背,並且還運用自如。

即使宋禾沒有正經養過娃,也知道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

可這算天才嗎?亦或者只是比普通人聰明一些?長大後或許會退化?

她不曉得,目前這個年代沒地方去給小妹測IQ。

而大娃和米寶呢,在智力方面不及小妹,但在情商上遠勝小妹。

大娃是最快和李家村的小孩打成一片的,目前正與狗娃子“分庭抗禮”,有了一幫自己的小弟。

和大娃相反的是米寶,比起大娃,米寶似乎與年齡大些的人更能玩得來。

這些大人嘮嗑時壓根沒避著他,甚至還時不時投喂他一個南瓜子。

宋禾就好幾次看到米寶蹲在大人堆裏,仰著頭聽得一臉認真。怎麽看,怎麽像她聽八卦時的模樣。

有時和大人說話,米寶的甜嘴都能把人說得心花怒放。

宋禾時常懷疑,一家四口或許只有她一個正常人。

但轉念一想,她老娘還曾說過她小時候一天能背好幾個中藥方,更是整個小區最受人喜愛的娃呢。

這麽對比一下,似乎大娃幾人也沒啥特別的。宋禾不由得挺直腰板,多了幾分自信。

一晃兩日過去,天氣漸冷,菜園裏的小蔥被風刮得淩亂,小白菜的葉子上打了一層白霜,蒜苗卻越加水靈。

“吱呀。”

房間門被打開。

此時天光已大亮,許多閑不下來的村民們都幹了一趟活回家,而宋禾卻剛從暖烘烘的被窩裏起來。

她先燒一壺熱水,再去菜園中掰了不少蒜苗,洗幹凈放到灶台上。

昨天早上李隊長和強子姑父去了趟縣城,晚上姑姑便送了一袋面粉來。

說什麽都要塞給宋禾,這能咋辦?

只能趁著今天要去隊長家吃飯的機會,做幾盤餃子送過去一塊吃。

餃子她做的是蒜苗豬肉餡,肉用的依然是幾日前的野豬肉。

宋禾泡了許久的水,終於把豬肉的臊氣去掉大半。

肉餡她昨晚便準備好,現在把蒜苗切碎,和肉餡攪拌在一起,回憶腦袋中有關餃子皮的制作教程,快速包了幾十個餃子。

宋禾發現人被逼急了是啥都會做,反正幾個月前她是萬萬沒想到,自己做餃子一次便成功。

將所有餡料都包完,心中稍稍算一下吃飯的人數,把大半餃子移到一旁等待煮。剩下的擺放在篦子上,放到櫥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