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長平之戰,我能贏!(第2/3頁)

所以但凡是有個風吹草動的活動項目,那必然是吸引萬千觀眾,人山人海的那種。

不止是秦國這兒,天下各國其實都差不多。

後世都說華夏人喜歡看熱鬧,這或許就是老祖宗們的遺傳。

溫暖的陽光之下,大校場靠主殿的一側設起了高台,擺好了案幾。

這裏當然是為秦王,以及公子王後準備的地方。

在高台的左側,是一連串的棚子。裏面坐滿了以陽泉君為首的秦國本土勢力。

很是自然的,在高台的右側,同樣是一連串的棚子。裏面坐的都是以呂不韋為首的,諸國投奔秦國的外來人。

大校場的其他幾面,自然是圍滿了看熱鬧的鹹陽城的百姓們。

在秦國的貴人們與黔首之間,是數以千計手持長戈,身穿半身甲的秦軍拉出來的警戒線。

相比起各國來說,秦軍不喜歡戴頭盔。

他們要麽是頭戴赤缽頭,要麽是梳著板狀扁發髻。

冠飾形式的不同,在秦軍之中意味著地位的不同。

什麽樣的地位,梳什麽樣的發型。

這要是潮流小青年穿越過去的話,第一件事情就是被剃頭。

若是不願剃頭弄亂自己幾千塊的發型,那就連發型帶腦袋一起沒了。

這時代的軍士們,可不會慣著你。

王霄策馬過來的時候,有人認出了他的身份。

一傳十十傳百之下,頓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若不是商鞅變法嚴格約束了秦人,說不得已經會因為想要看王霄,而引起大規模的擁堵來。

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一家人都是睡一個榻上,耕種的時候是原始的刀耕火種,就連農具都是以木制為主。

簡單來說,那時候的秦國,就是個部落聯盟。

而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才真正的走向了文明。

最起碼不用一家人全都睡一張榻上。

不少人都對王霄呼喝,其中以挑釁叫囂居多。

這事王霄表示理解。

因為無論是在任何地方,都會有排外的事情出現。

哪怕是在槍戰每一天的美麗國,這個事兒同樣也是非常嚴重。

王霄是外來的,而王翦則是秦國本地人。

這些來看熱鬧的觀眾們,自然是更多的支持王翦了。

王霄來到高台前,向著秦王他們行禮。

之後他轉身走到了呂不韋的席位上。

呂不韋伸手指著遠處大校場外面,指著那些歡呼雀躍的秦國百姓們說“秦人尚武,最重英雄。你若是贏了,就可以在這鹹陽城內站穩腳跟。”

此時外面傳來的驚天動地般的歡呼聲響,成千上萬的人都對著策馬而來的王翦歡呼。

什麽叫做天時地利人和,這個就是主場優勢了。

此時還算是年輕的王翦,明顯感覺有些漂了。

等到秦王起身發表了一番措辭,接著很快就進入到了正題之中。

比試的第一項,就是兵棋推演。

王霄與王翦所爭奪的,是大秦太子太傅的職務。

簡單來說,就是做大秦太子,未來秦王的老師。

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還關系到本地土著與外來務工人員之間,對於太子,對於未來秦王的影響力。

誰贏了,誰就能將自己的主張灌輸到太子的耳朵裏去。

也正是因為如此重要,所以這次的比試規模才會如此之大。背後代表著是兩個不同的團體。

土著,以及外來務工人員之間的對決。

按理說土著們占據著優勢,因為他們哪怕什麽都不做,只管收房租就能過的很滋潤。

可就是因為滋潤了,所以缺乏進取心。

而外來務工人員們,他們沒有土著的先天條件,只能是選擇咬牙拼命努力,因為除了成功之外,他們別無選擇!

王霄與王翦的第一場比試,是兵棋推演。

就在大校場上畫出來一大片的區域,選擇的戰例則是當年的長平之戰。

負責做裁判的人都是秦國的將軍,自然是以土著居多。

他們安排王翦為秦軍一方,也就是當年白起的位置。

自然的,王霄被安排成了趙軍一方,趙括的位置上。

這種明目張膽的作弊行為,自然是引起眾人的喧嘩與聲討。

呂不韋那邊,甚至有名為李斯之人高呼‘直接判他輸不就得了,何必自欺欺人做這齷齪之事!’

秦人這邊也是要臉的,所以就給了王霄兩個可以選擇的補償。

一個是可以增兵十萬,另外一個則是額外獲得一個月的糧草。

兵棋推演是很嚴肅的事情,能夠計算的東西全都要計算在內。

這兩個可選補償,第一個看似增強了實力,可實際上卻是個陷阱。

因為王霄處在趙括的位置上,手裏有數十萬兵馬並不缺兵,他缺少的是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