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武安君會怎麽做?

長平之戰的時候,趙國在戰略外交方面,處於絕對的劣勢之中。

戰略上,他們原本是內線作戰,還有上黨主動來投的優勢。

可因為國內生產力比不過變法的秦國,後勤能力反倒是不如千裏迢迢而來的秦軍。

實力不足,想要依靠堅守消耗,耗到秦軍缺糧不得不退兵。可最開始缺糧的,反倒是內線作戰的趙軍自己。

而外交方面,趙國完全就是一場慘敗。

尤其是趙王自己失去信心,派遣使者去鹹陽求和這件事情,更是讓有心想要援助趙國的國家,停下腳步選擇觀望。

秦趙開戰的時候,燕國是秦國‘遠交近攻’戰略之中的遠交。一心想著從趙國身上割肉吃,當然不會援助他。

齊國的話,之前趙國的主要攻打方向就是在齊國,被趙國割了許多肉的齊國,不乘機打趙國就不錯了,當然也不會幫忙。

楚國則是在之前數年裏,被白起打的狼狽不堪。鄢郢之戰更是被殺的血流成河,最終不得不遷都來躲避秦國的兵鋒。而且距離遙遠,想援助也是有心無力。

韓國更別提了,這次秦國出兵打的就是韓國,被打的哭爹喊娘割讓上黨郡的韓國,哪裏還有力量和膽量來救援趙國的。

唯一能夠救趙的,只有魏國。

這一點從長平戰後,秦國兵圍邯鄲城要滅趙的時候,信陵君帶著魏軍來援,在邯鄲城下決死一戰大破秦軍就能看得出來。

而在長平戰時,魏國已經是準備出兵相助了。

可趙王卻是在這個時候遣使去鹹陽城求和,被秦王借力打力大肆宣揚,立馬就讓魏人猶豫起來。

他們要是這個時候去幫忙,秦趙兩國卻是突然和好,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正是因為如此,趙國在長平之戰這場絕對國家命運存亡的戰爭之中,在戰略態勢與外交遊說方面,那叫一個一敗塗地。

是不是說,長平之戰趙國是必敗的結局呢。

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外部和內部條件都對趙國不利,可戰爭這種事情,還是存在很大意外性的。

趙國有數十萬兵馬,只要能夠在戰場上打贏,那一切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從戰略角度上來說,趙國想要打贏也有機會。

當時秦昭襄王為了一戰滅趙,徹底殲滅這個一統天下的大敵,動員了整個秦國的力量。

‘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國內的男人們幾乎都被送上了長平戰場。

然而此時此刻,處於弱勢一方的趙國,卻並沒有全軍動員。

在遙遠的北方北地一帶,趙國還有一支數萬人的精銳騎兵軍團。

他們的所在地,就是後來的河南地。

趙國認為長平乃是山地,不適合騎兵大規模機動,所以就沒有調動這支兵馬。

而在王霄看來,趙國上層缺乏必要的戰略目光。

長平這裏不適合騎兵機動,所以就不用?

那你不會換一個能用的地方嗎。

幾萬精銳騎兵集團啊,就這麽眼睜睜的坐看長平戰敗,什麽動作都沒有。

換做是王霄的話,必然是在秦軍總動員的時候,立刻下令讓這些騎兵南下關中。

此時秦國在關中北方的長城並沒有修好,而且因為缺乏駐守的力量,是不可能扛得住趙軍騎兵集團的沖擊的。

只要這幾萬騎兵殺入關中,那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

見到人就上利劍,見到莊園房舍就上火把,見到河渠就去砸了去破壞堵塞,見到田地粟米就上馬匹去吃去踐踏。

一路瘋狂破壞之下,直奔雍城與櫟陽而去。

雍城與櫟陽都是秦人之前的國都,尤其是雍城這裏,更是有著秦人歷代先祖的陵寢與宗廟。

之所以不直接去鹹陽城,那是因為此時的鹹陽城還沒有拆掉城墻。

而且秦軍再調動兵馬,鹹陽城這裏的守衛力量還是有的。

依靠幾萬騎兵想要攻打有著堅固城池的都城,這是不現實的。

就像是此時此刻,當兵棋推演的時候,王霄將代表那些騎兵的旗幟推向雍城與櫟陽的時候,對面徹底絕望了的王翦,顫抖著的問他“為何要去雍城與櫟陽?”

王霄無所謂的聳聳肩“你知道的。”

王翦知道王霄為何要讓這些趙軍騎兵去雍城與櫟陽,可他不敢去想,也不敢去說。

關中十五歲以上的男人都上長平去了,鹹陽城內雖然還有守軍。可他們守衛鹹陽城還行,出城作戰那就是死路一條。

雍城與櫟陽都沒什麽守軍,失守是必然的事情。

等到地圖上這兩處地方被插上趙軍的旗幟之後,王霄對著四周圍滿了的秦國將軍們說“接下來,就是挖陵寢,毀宗廟,絕社稷!”

四周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