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3頁)

張素商覺得自己的故事只是個單純為賺錢而生的偵探小說,這個評價對他而言是過譽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本書在西方的女性讀者裏賣的還可以,是少見的女性們也會很青睞的偵探小說。

據說轉載《神探伊利亞》的報紙在中國的租界也有銷售,張素商是期望自己的故事能被國內的同胞們看到的,也希望他們能喜歡,可是想起租界這個詞,張素商的笑又退了下去。

上海英租界的某所中學內,一群年輕女孩結伴走入校園,他們大多是十五六歲的年紀,穿著也幹凈體面。

能在這個年代供孩子讀書的家庭,怎麽也不會太差,何況他們的學校中還有外教,可教授學生俄語、法語、英語,許多有志於出國留學的學生都會努力考進這所學校,自然,這裏的學費也偏高昂。

李硯的祖父是有名的茶商,家中富裕,族中的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便會被送到私塾啟蒙,成績好的就會被家裏供著往上面讀,她有一位分支的堂兄,因為成績太好,還被送到了國外念書。

今天早上第一節 是英語課,老師是一個名叫麥克的美國人,他是李硯最喜歡的老師之一,雖然他是個男人,可他對待女學生們總是很有禮貌,李硯能在他身上感受到尊重。

在即將下課時,李硯就看到對方在黑板上寫著幾個單詞。

morning report,晨報。

detective,偵探。

麥克老師轉身,拿起一本書:“新的一天,一般從一杯咖啡和一張報紙開始,報紙上會記錄你想知道的新聞,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思想,比如說英國的星期六周刊,它在每周六的早上發布,是一本趣味性極高的讀物,不僅紳士們喜歡,他們的太太和孩子同樣樂意閱讀這本雜志。”

“近日,這本雜志刊登了一篇獨特的偵探小說,裏面的角色個性十足,這本書的作者名叫秋卡,他是個俄羅斯作家,我們不知道他是男是女,他很神秘,但他賦予了小說中的女性超越這個性別的智慧和勇氣,這個故事裏有好男人也有壞男人,有好女人也有壞女人,有些老古板認為這個故事不是規矩的女人該讀的,但我覺得你們應該看一看。”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神探伊利亞》,我手中的是它目前為止所有案件的集錦。”

麥克老師趁著課間時間,閱讀了這個故事的第一個、第二個案件。

說實話,這本書的第一個案件就是搞笑的,作者以一種非常輕松地語調,塑造了一個聰明的慫包偵探,一個雄壯暴力的美男子,以及一頭機靈過頭的驢子,李硯聽得不停發笑,完全不覺得這些案件有恐怖的地方。

可是從第二個案件開始,作者秋卡便開始發力,他擅長並喜歡塑造各種個性十足的角色,打個比方,古龍小說裏的反派都是十足的變態,秋卡也不遑多讓,他的書裏除了主角團,其余人都或多或少有點心理不正常。

然而作為女性讀者,她們對於兇手米拉和妮可的不幸遭遇總是抱有憐憫的。

其實只要有點常識,誰也不願意去傷害他人,或者是去賣身,《沒有血緣的雙生子》中的兩位兇手更像是被逼上絕路的普通人。

作者秋卡在文章中寫到【如果把她們放在一個沒那麽殘酷的社會,讓她們接受教育,平安快樂的長大,想必她們也會像許多女孩一樣,每天最大的煩惱就是出門穿什麽衣服,吃什麽零食,念完高中後考什麽大學,念什麽專業能適合自己,更能為國做貢獻……但從她們被傷害開始,似乎世界便就此剝奪了她們幸福的權利,除了復仇,她們沒別的路可走。】

這段文字對這個時代的女性來說是擁有力量的,哪怕很多人都認為一個男女平等、女性也可以接受教育的社會是難以抵達的烏有鄉,但依然令許多人心生向往。

《神探伊利亞》的主角很膽小,但他擁有聰慧敏捷的頭腦,他的搭档看似是個暴力玫瑰,實則細心正直,十分維護搭档,他們都不是主流的高大全式角色,卻讓人看了就忘不掉。

於是在張素商都不知情的情況下,《神探伊利亞》的中文版本在上海租界流傳開來,很快被一位熱心書迷,也就是李硯所讀中學的國文老師雲巖翻譯好,雲巖是個有點人脈的人,在一次讀書聚會中,他聯系上了出版社的老同學,也就是上海晚報的總編李笛。

李笛拿著譯好的書稿,一臉感嘆:“雲兄辛苦,這麽一本厚厚的外文書,竟是半個月不到就翻譯完了,只是……若沒有原作者的授權,我們恐怕不能私自將之印刷販賣。”

要是什麽野雞小報,私自翻譯印刷國外的名著也就算了,他們好歹也是上海銷量數得上前十的報紙,這麽幹難免不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