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3/6頁)

也就三四歲的樣子,能自個走路吃飯和說話就不錯了。

就高太傅的孫子跟弘輝差不多大,還要奶娘追著喂飯呢!

哪知道一見面,弘輝一個小小人兒正正經經行禮,這禮數是一點不差,小臉繃得緊緊的,還能背誦三字經和千字文,著實鎮住了高太傅。

他有點明白皇帝為何會選自己來給弘輝小阿哥啟蒙了,無他,這孩子太早慧了。

這樣早慧的孩子要沒早早請個先生來教導,實在太浪費了他的才能。

然而也是慧極必傷,這樣早慧的孩子就該早早有個正經的先生引導,才不至於讓他誤入歧途。

想來皇太子以前也是早慧,後來卻變成這樣,皇帝心裏依舊有一根刺在,所以才想要把弘輝這個長孫早早接到宮裏來撫養。

也給弘輝請一個四平八穩的先生,一個沒有野心,又知道審時度勢的人,高太傅確實是最適合的。

高太傅收了弘輝這個學生,也明白了皇帝的用意,沒有急著帶他讀書學習。

讀書對弘輝來說不是難事,只是時間問題,重要的是引導。

高太傅先是讓弘輝看看人間百態,去了前院的閣樓,看著花園裏來來去去的太監和小吏們。

弘輝起初不明白,看久了就知道高太傅想讓自己看什麽。

太監們有互相看不順眼的,也有彼此打機鋒,還有隱晦打聽消息的。

小吏們居然也會拉幫結派,沒那麽明顯,還得細細分辨才會發現他們誰跟誰是一夥的。

未必整天走在一起,或者關系近就是一夥的,小吏還可能是另外一邊的人,就為了打入這邊好探聽消息。

前院還有大臣偶爾留宿,卻並不多,見面的時候都客客氣氣的。

有些人轉過身就沒了笑容,有些人一直等著對方的身影消失後才換了一張臉,也有自始至終沒有變化的,眼神卻透露著一絲不滿。

弘輝以前只在後院,從來沒見過這麽多人,觀察起來還挺有趣的。

這麽小的孩子,高太傅也沒有長篇大論,而是讓他親眼看,然後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高太傅是聽說過那位四阿哥府上,後院幹幹凈凈的,相處融洽,想必弘輝在這個環境長大,見到的都是善意。

他要繼續在四阿哥府上平平安安長大,那沒什麽,如今進宮來,那就要用眼睛看清楚宮裏的情況。

弘輝見識了善,那麽高太傅就讓他看看什麽是小惡。

太厲害的他還不敢,生怕嚇著孩子了。

就從最簡單的開始,比如兩個太監之間表面稱兄道弟的,轉頭其中一個送膳的時候不小心摔了,就推到另外一個人身上去。

小吏彼此關系不錯,轉身就能把對方的秘密告訴另外一個人。

高太傅什麽都沒說,這課上得尤為輕松,只讓弘輝慢慢看就是了。

弘輝心裏有疑惑也會問出口,不過更多是安安靜靜地看。

這是弘輝沒見過的世界,因為在雍親王府,四福晉把府裏打理得井井有條,下人們都是敲打過的。

躲懶的、給人上眼藥、到處胡說八道、捧高踩低的事都沒出現,弘輝自然就沒見過了。

然而進宮後,他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人並非都是帶著善意的,面上笑著心裏未必在笑,大聲呵斥也未必就是厭惡而是在幫對方。

弘輝人小,只能領會到一點點,就是不能只相信自己眼睛看見的。

高太傅摸著胡子,覺得這孩子還是很通透的。

他也沒瞞著四阿哥,把自己授課的方式告知了,也說道:“四阿哥不可能護著弘輝阿哥一輩子,他要在宮裏生活,就必然要先看明白,以後就不容易犯錯。”

要是天真爛漫,那麽進宮很可能就會被人忽悠住了。

哪怕廖嬤嬤和吉祥守在弘輝身邊,總有他們兩個都不在的時候。

弘輝要不知道怎麽處置,看不清楚對方的用意,那麽就麻煩了。

四阿哥並不覺得弘輝需要那麽早接觸這些,然而高太傅說得也有理。

並非要弘輝去對別人做什麽,而是有分辨是非和自保的能力。

在皇帝的眼皮底下,自然不會有人敢對弘輝下手,讓他有性命之憂,卻很可能會左了他的性子。

那些諂媚的宮人可能會用各種移了性情的東西讓弘輝玩物喪志,弘輝要是不拒絕或者沉迷,廖嬤嬤和吉祥真的能阻止得了嗎?

宮裏的消息沒那麽快傳出去,四阿哥也不可能隔三差五過來看弘輝。

等弘輝真被人誤導長歪了,四阿哥要知道的時候可能太遲了一點。

四阿哥聽後挑眉道:“弘輝不還有高太傅這個先生在嗎?自然不會讓弘輝學壞長歪了。”

高太傅摸著胡子笑道:“微臣有自知之明,能做弘輝阿哥多久的先生呢?微臣之後可能會是別的大儒當先生,他們未必會在意弘輝阿哥長成什麽樣子,只要他們授課的時候沒出錯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