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於是,在暮春的最後一天,這場從北到南波及了小半邊國土的戰事最終落下帷幕了。

徐文凱當夜點了兵,次日一大早就親自率軍星夜兼程趕赴北疆去了。

不過臨去前,他連夜重新布置了津北防線,並將指揮權以及留下的泰半精銳悍將交到另一當世名將老帥朱世嶂手中,並委大將奚尚良及徐五郎輔之。

徐文凱帶走十五萬北軍,剩下也有將近三十五完的強將精兵,哪怕楊延宗同意了停戰,不該松懈的也絕不能松懈,徐文凱依然做了最全面最周密的防範。

楊延宗並不在意,畢竟他也是這麽做的,把信任都放在一紙和書上那是最愚蠢的事情。

楊延宗命人在津南築寨,拆卸了津水渡,重新在傅山關、虎坡、太丘及章門一線利用地利布防,空出八萬兵馬之後,旋即下令分四路,加強青梧至鄭中的關隘防守兵力,西北對外的邊軍他先前沒動過,如今北戎雖沒碰,但他也立即調整了關防政策及兵力布置。

他一動東線的關防兵力,津南那邊也立即作出相應調整,兩岸的兵力現都是比較持平的。

做好了這一切,楊延宗才攜著蘇瓷及孩兒,緩緩西歸。

離開江陵,通臨原秣子道進入西南,之後轉北上,他們的目標是南鄭。

南鄭即鄭中首府,鄭中即古漢中,古漢中上聯西北下連西南,漢中平原土地肥沃物阜民豐又地理位置關鍵,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楊延宗日後的軍政中心打算就安在南鄭。

時間也不趕,楊延宗帶著妻兒緩緩徐行,沿途還了解了一下輿論風向以及百姓情緒之類的。

結果還行的,由於戰火完全沒有波及關內,沿途百姓的生活沒有任何變化,大家心裏不害怕,在酒館食肆裏討論得熱火朝天的。

——如今言論還可以的,先前十王爭儲,民間的熱議就至少能湊上幾百個戲本子。

現在也不例外,西南西北鄭中百姓作為地盤易主的當事人,大家說得那叫一個唾沫橫飛。

路上楊延宗和蘇瓷還特地停下來聽了幾處,總體還行,生活沒變化大家都不恐慌,另外民間不少消息靈通人士已經打聽出來了,說江陵那邊涉及戰火的,被下的地盤,老百姓也沒怎麽樣,就是頭頂的官換了。

這就好啊,老百姓不最關心這個嗎?擔憂情緒一去,就有人說了:“梁刺史就是這楊督的人,我覺得啊,這楊督應是可以的!”

梁文亮,楊延宗的心腹之一,刺史是當地最大的父母官了,這梁文亮是個幹實事的好官,官聲一向極好極得百姓愛戴。

這人這麽一說,不少人紛紛點頭。

前期,當地官員作為標杆引導極其重要,楊延宗微微頷首,對梁文亮甚滿意。

很好,攘外之後,就該安內收攏民心了。

這麽聽了幾輪下來,總的來說,民間對易主總體來說是不排斥的,和楊延宗預料的一樣,老百姓過日子,求的不多,唯一注重的其實是自身環境的安穩。

所以說到最後,他們更擔心的反而是以後會不會進入王朝末年天下大亂的紛擾時期。

這後面的楊延宗和蘇瓷也就沒再聽了。

車輪轆轆,不疾不徐,路程不太遙遠,花了小半月時間也就到了。

路上還算悠閑,不過到了鄭南之後就忙碌起來了。

百事待接手,不管是楊延宗及他麾下的一幹人等,都忙得簡直飛起。

楊延宗第一時間先是去巡視關防,期間不斷頒下政令指示,他把蘇瓷母子送進鄭南刺史府之後,就飛馬把自西北一直往最南邊毗鄰安南的關隘重鎮都親自巡檢了一遍,以確保萬無一失。

至於蘇瓷,也忙碌得很,首先內政人手緊缺,尤其是財政,非楊延宗篤信者不可委之,蘇瓷原本就是管著他的私賬的,現在有些私賬將會歸進公賬,楊延宗索性把這方面的事情交給她了。

除此之外,她還負責移民營。

後者也是一項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

……

自打停戰以來,西北西南各關就迎來了一大波的移民。

他們帶老攜小,推著車擔著擔,有牲畜的還帶上牲畜家禽,最遠的徒步不遠千裏,先後來到了西南和西北。

雖然累,但一張張淳樸的臉上都是對新生活的希冀。

這裏頭,甚至還有阿康的寡母,以及已經垂垂老矣的爺奶,後者已經不大能走了,是阿康的娘和以及帶隊派的人推著走了幾百裏路過來的,幫忙的人有時也沒空,就是鄰裏前後你幫一把我幫一把幫著推的車。

在他們到的那一天,阿康還特地向蘇瓷請了一天的假去接,蘇瓷馬上就批了,並讓他帶去了幾句問候。

這些人,都是原來分散在各個莊子、村落,或者在原籍拿撫恤金的。他們都是楊延宗麾下傷殘兵卒或者陣亡兵士的遺下的家人,他們或多或少,甚至長期,接受父親/兒孫曾經的上官的撫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