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六章 兇名(第2/2頁)

全旭對於大明的大學教育,也是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不少漢語典籍會被翻譯成荷蘭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以及英語,這樣才有利於漢文化的傳播。

當然了,翻譯之後的文字,估計也不能準確表達上古先賢想要傳達的思想,所以要想真正了解東方傳統文化,還是要學漢語,看原版,這樣才能準確理解。同樣,各國的歷史書籍,也會同樣被拉到大明,進行翻譯。

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已經開設子外語課,這個課程開設,與後世的英語課完全不同,那是強制性的,這只是作為專業,進行專業學習。

後世的英語普及教育,就是一個渣渣,根本就沒有什麽用處。

當然,開設外語教學的大學,只設立在本土,僅限大明原來的兩京十三省,對於遠東、瀚海省、天山省,包括安西省、西疆省都不包含在內。

在邊境省份,執行的是統一教育。

雖然整體來說,大明本土目前漢人總人口約占百分之九十五,但是不打算改為這一現狀,雖然歷次的政務院會議,都會有人提出禁武的提意。

畢竟,因為大明武器泛濫,造成了日益嚴峻的社會治安問題,不過全旭的態度依舊非常強硬,他不打算禁武,不過對於百姓持有步槍或重機槍,是嚴格禁止的。

百姓允許持有的武器包括刀、槍、火銃、燧發槍、也包括迅雷銃、也包括散彈槍,左輪手槍,其實在近距離,散彈槍和手槍的威力比步槍更大,使用也更加方便,普通人也根本不需要步槍保護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所以未來大明帝國對於武器的控制還會進一步加強。

對於私人民營槍炮生產廠,全旭也只是監控,並不是限制,就像海商使用的射程在一百二十步,擁有二十六毫米口徑,可以連續射擊二十八發的迅雷銃,事實上已經有了機關槍的雛形。

大明別的不多,就是人才多。

雖然說在內燃機依舊沒有取得突破,不過人力飛機試飛成功,可以飛行大約四百五十米,就是一個腳踏車,帶動螺旋槳。

雖然在全旭看來,這種進步的意義有限,不過讓全旭感覺可喜的是,大明百姓終於有人在意材料問題了,這種飛機采取絲綢加竹篾用魚膠粘合而成,重量僅為六十二公斤。

大明的軍人在大明本土,是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然而在大明之外,絕對是小兒止泣的兇名。

尼羅河三角洲,兩萬四千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只駐紮著大明陸軍一個團,不到兩千人,說白了都是套路。

大明各種報刊雜志每天都在炒作尼羅河三角洲內的人道主義危機,同時還在北非面對的嚴峻局面,歸根結度還是為政治服務,要為大明塑造一個處處受人節制的弱小形象,進一步增強內部凝聚力,配合北非進行整合。

表面上看,大明在尼羅河三角洲沒有多少駐軍,事實上,遷徙到尼羅河三角洲的百姓,以李自成、張獻忠以及洪承疇麾下的舊部,與他們的家屬為主。

這些人大都是從屍山血海裏摸爬滾打多年,活下來的都是精英,更何況,他們的裝備比奧斯曼帝國的正規軍還好,在邊境跟大明制造摩擦和事端,根本就不用大明正規軍出手,這些百姓,就能拿著武器,把他們打得雞飛狗跳。

上個月曾經發生一起武裝人員越境事件,大約一千余名奧斯曼騎兵,進攻尼羅河河畔的一座小鎮,這個小鎮居然只有五十五戶新來的移民,共計八十九人。就是這八十九名百姓,全部都是勞改犯。

因為手上沾著血,犯下了罪孽,他們每個人至少擁有十年的勞改期,可是,在得知斬殺一名敵人,可以獲得減刑五年的機會,然而,就沒有然後了。

這個小村以有利的地形,攔馬索加陷阱,土炮配合著火銃和弓弩,硬是把這上千名奧斯曼騎兵留下了三分之二。

人人獲得了減刑,成為了普通良民百姓。在北非,大明百姓的兇名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