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四章 共同發財(第2/3頁)

為什麽在唐朝以後,長安就不再被當作國都了呢?

就這個問題,以及氣候變化,這種種事,與關洛地區耕地過度開發、林草銳減有直接關系。世人並不缺乏遠見者,西北地區生態惡化的問題,也不是今天才發現。

就像後世,只要是自駕車經過函谷關和潼關,就難以理解,為什麽秦國可以以函谷關以拒東方六國百萬大軍?

函谷關的所謂涵道確實狹窄,可是兩側的山頂都可以通行?難道關東六國就不知道從山上繞行?同樣的問題,當時函谷關兩側是桑稠塬,生長著天然桑樹林,幾乎寸步難行。

可惜,到了唐末那裏的桑樹已經被砍伐殆盡了。

經過這一些的變化,大明的皇家學院開設了新的研究課題,如《論關洛水旱事》,另外《災害與環境》。

就是這幾年在鼎新朝旱災減少,因為全旭廢除了天人感應的理論,不再需要用神化自己,在漠南漠北,遊牧民族消失之後,其實也不算是消失,主要是改變了他們逐草而居的生活習性。

中國歷朝歷代,能夠控制遠東和瀚海的朝代不少,然而,無一例外都存在著治理方面的隱患,全氏大明不僅向北方各省移民,同時是禁牧制,等同於在諸胡及羌夷外族勢力頭上加一道箍,嚴格限制其勢力的壯大,這點很受軍方的支持。

遊牧民族養羊,而且以山羊居多,山羊的生活環境比較差,形成相應的生活習性。山羊的取食能力強,生活適應性強。草根的幹物質含量比葉莖部分多。營養更豐富。在休眠期間草的營養主要蓄積在根部。

於是,就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遊牧民族只要人口增加,北方的草原生態系統被破壞之後,就會引起環境惡化,也會引起遊牧民族與中原的農耕民族進行為了生存的殊死搏鬥。

直到一方倒下為止。

全旭其實最初並沒有從環境的維度來考慮問題,只是從效率方面考慮,他提出圈養牛羊以種植苜蓿草的方式飼養牛羊,這樣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由於牛羊運動量相對減少,容易長肉。

陰差陽錯,反而給北方的草原提供了難得的休養生息的時間,大自然用極其強大的修復能力在恢復草原,從而影響了大明北方各省的氣候。

另外做的一項調整,就是廢除官媒婚配。

以往男子二十不婚、女子年過十八不嫁,著由官媒強行婚嫁。這個舊制廢除之後,就是允許女方能相對自主的將婚育期拖後。在當前遼陽、河北、陜西、寧夏等地,雇傭女工現象日益普遍,女子做工能補家用之不足,女方家庭自然也就願意拖延女子婚嫁期;

甚至更極端的,父兄限制女子出嫁、做工以牟利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傳統相對強大,政務院的主流是不希望對全國性的人口高增漲進行急刹車,一些預防性的措施也許需要三五十年才能逐步發揮作用。

在開春以後,全旭就馬上離開了北京城,這次出行則不再是帶著三娘一人,而是帶著全景慕、全景然和全景陽,以及太子全景亮。

這次也是因為突發事件,隨著薊縣也就是後世的唐山,建設了一座非常龐大的薊縣煤礦,由於在深山開礦,引發了積雪,形成了雪崩。

莫約一千余戶百姓受到了雪崩之災,在雪災發生之後,駐軍及時調入受災諸縣進行救濟,使傷亡沒有再擴大。

全旭在薊縣馬不停蹄的走了三天,才將受災區視察過一遍。

無論是全景慕,還是全景亮起初離開京城還非常興奮,可是隨著三天的連續趕路風餐露宿,都像是霜打的茄子。

薊縣煤場是官辦,眼前還采取較為嚴格的軍事管事,雖說倒塌的屋舍不少,人員傷亡卻少,至少在初期還體現出官辦軍管的高效率。

全旭望著躺在軟榻上不想動彈的幾個孩子道:“這便是一個國家,我治之猶感吃力,實在想象不出:我的子孫都在溫室裏長大,即使智力不弱於別人,但未經歷世事之煎熬,如何有能力治理這個國家?”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這句話在這時還是絕對有效的真理。在後世不僅有職場彩虹屁,也有的老板會被下面的員工不時的蠱惑,為什麽很多人會在創業成功之後,迅速湮滅?

這就是因為他們被馬屁拍得找不到北了。

全景亮道:“治理國家就需要近賢臣,遠小人?”

全旭聽到這話頓時笑了:“那你是如何分辨誰是忠臣?誰是奸臣?誰是賢臣,誰是小人?”

來自靈魂的拷問,全景亮有些緊張,閉緊嘴,不再說話。

全景慕笑道:“依靠智慧。”

“小滑頭!”

全景亮閉口不言,其實也是一個辦法。這說明,全旭的孩子都不算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