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內閣等於議會(第2/2頁)

軍隊的整訓調動、兵員招募、糧餉發放,由朝廷中樞和都督府溝通解決,地方無權幹涉。同樣的,都督府只負責地方防務和軍隊建設,無權幹涉地方行政事務,擅自越權者將付出可怕的代價。

全氏大明的都督不像衛所一樣可以世襲,各都督府的都督,任期是一屆五年,兩屆十年,最高連任兩屆。

各都督府的部隊每五年對調一次防區,這次的調動,也可以作為部隊的軍事演習。

全旭在給各都督最大限度的自主權的同時也給了他們最大限度的限制,防區對調、都督與下轄部隊分別對調,這幾條基本上斷絕了都督們擁兵自重甚至造反的可能。

十年時間,再精明的野心家也不可能作好造反所需的一切準備。

而且沒有朝廷的命令,地方部隊不得成建制進入城區,哪怕是節假日也不行,違令者將受到很重的懲罰。

大明將廢除募兵制,改為義務兵役制,所有適齡青年,只要不是殘疾或者有先天性疾病,都必須接受體檢,合者者入伍參軍,在軍隊裏接受為期兩年的訓練,逃避服役義務者將被打入黑名單,這輩子都沒法出頭了。

在服兩年義務兵役期間不得在地方找對象,違令者,嚴懲!

兩年之後,表現出色又對軍旅生活充滿興趣者可繼續服役,成為職業軍人,有相當優厚的工資和一系列的優先政策,一句話,當一名職業軍人不僅光榮,而且很有前途。

武將的頂峰就是上將,但整個帝國皇帝以下最高領導人是帝國首相。

一應民生經濟、政治外交、人事任免,都由首相全權負責,元帥無權幹涉。當然,首相實行的是競選制度,上將也可以競選首相,但在競選之前必須脫軍裝,跟軍界斷絕關系,否則不得參選。

這一條無疑給文臣集團吃了一顆定心丸。

雖說重開都督府、建立海陸軍府基本上斷絕了文臣插手軍隊的可能性,讓武將有地位有了極大的提高,但大明的基本國策依然是文官治國,他們的地位並沒有降低,只是要接受武將集團有限度的挑戰了而已。

軍隊改革之後,接下來則是文官的改革了。

文官官制改革比起軍制改革來復雜得多。

沒有辦法,這一改革直接關系著千百萬讀書人的利益,任改改動都影響著無數學子的命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

元朝是怎麽完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降低了讀書人的地位,將讀書人打成了老九。

差不多是跟乞丐、娼妓的地位差不多了。

那些讀書人沒了出路,自然要造反的,偏偏元朝又很能作死,所以這個超級大國一下子就被弄死了,渣都沒剩下來。

所以到了明朝中葉,大家明知道現有的制度有很大問題也不敢去動,寧可抱殘守缺混下去也不敢改革,害怕重蹈元朝的復轍。

不過全旭沒有這方面的顧慮。這一仗把大半個大明給打爛了,沒了那麽多壇壇罐罐,他反而可能放開手腳,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

而崇禎就絕對做不到,全旭比崇禎更有優勢的地方就在於,他擁有歷史全世界政治的知識,也了解民間的百姓生活,也了解經濟,雖然他不是經濟專家,可是後世經濟理論的書籍太多了,就算不看專業書籍,影視劇也可以看到。

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全旭對大明現行的制度的弱點看得一清二楚,而崇禎能看到的只有紫禁城這一方天地,知道有問題,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全旭新政關於文官官制改革的第一條就是,廢除次輔和樞輔,首輔改名為首相,政務院最高權力系於首相一身。

首相由軍政兩界最傑出的人才競選產生,皇帝無權任命,不得幹涉競選,不管選上來的是誰,只要程序合法,皇帝都必須予以承認。

同樣,皇帝也無權罷免首相,內閣也可以彈劾首相,必須過半數。

全旭的內閣,可不是三五個人,而是七八十人,甚至可以上百人。

各部部長,各省高官,各師師長、都督府都督,各艦艦長都可以進入內閣,參與首相的選舉。

這樣以來,內閣其實是等於議會。

而且是像英國的上議院。

但是首相,卻有著明確的任職履歷,必須有基層工作經驗,必須有邊境工作經驗,同時精通庶務,而不像朱氏大明一樣,考試可以考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