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章 全旭的麻煩也是不斷

全旭對這些金梯書院的學生並不是真正的失望,他們只是一群孩子,對於整個世界也是一知半解。

全旭當著全校師生的面,開始了口若懸河的演講。

這個題目,就叫讀書人的風骨。

對於這種東西,全旭是信手拈來,不過內容放在大明卻是有些大逆不道,他開始講的是明初大儒方孝孺:“方孝孺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太師,德高望重,博學多才,在成祖打進南京城,建文帝失蹤,但是滿朝文武皆視建文是大明正統,成祖想收買方孝孺,方孝孺在明太祖陵前將他一通臭罵,逼得成祖下令滅其十族,也留下了‘天下讀書人是殺不絕’的遺言。方孝孺的執拗在於對君臣大義的堅持,他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全了君臣之義,也堅持了‘自古忠臣不事二主’的政治操守……”

全旭很難正經起來,一旦正經起來,他就開始滔滔不絕,這種文章在後世沒有八千,也有一萬,反正是經過長時間的沉澱。

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淡泊名利型,他們無心仕途,堅持在學校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的,他們學識淵博,見多識廣,明曉事理,為人正直。

哪怕是請客人吃飯,如果客人感興趣,他們能將每一道菜每一壺酒的來歷和做法都細細的跟客人分說,如數家珍,跟他們一起,你永遠不用擔心找不到話題。

讀書讀到動情處,他們會淚流滿面,甚至伏案痛哭。

有人說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會讀書的民族,這話沒錯,但是放到一百年前,猶太人自己恐怕都不敢這樣說,因為在古老的中國還有這樣一群讀書人。

他們也許一生中沒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做人絕對正派,國家危難關頭,他們會挺身而出,不能力挽狂瀾,便以身殉國,這種人,我們一直稱之為“士”,他們對得起這一包含著無數榮譽的崇高稱號。

他們讀書,不是為了明曉事理,而是直奔金榜題名而去的,十年寒窗苦讀,圖的就是光宗耀祖,盡享榮華富貴,如果不能如願,他們的心理就會扭曲,輕則憤世疾俗,重則起兵造反甚至幹脆投靠外敵。

他們沒有家國的概念,只知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美其名曰“良禽擇木而棲”,宋朝敵軍都兵臨城下了仍在相互傾軋內鬥不休的士大夫,南明滅亡後,在南京城外跪滿一地的高官,都是這類讀書人。

他們心胸狹隘,頑固不化,死抱著聖賢之書不放,碰到新奇的事物他們的本能反應就是將其毀滅,實在無法毀滅的就極力抗拒,反正絕不接受!

對於那些幼兒,可能不太明白,年齡稍大一點的也一知半解,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們則感覺深以然。

他從讀書人的堅持,讀書人的原則,讀書人的底線,讀書人的涵養以及讀書人的責任,方方面面開始講述讀書的真正風骨。

就連教師們也對全旭的觀點,沒有辦法反駁,因為全旭講的都是儒家楷模,比如心學王明陽,大公無私於少保等等。最終全旭以唾沫自幹,那不叫涵養,那叫懦夫,別人都吐到臉上,還忍個屁?為結束語。

這場別開生面的演講,有些震撼人心。

在全旭的蠱惑下,金梯書院的孩子們瞬間沸騰了,他們撿起土坷垃,或者其他朝著眾秀才們身上砸去。

全旭制止了學生們的憤怒,對付讀書人,有對付讀書人的辦法,他們充當華陽社的走狗不就是為了可以走捷徑嗎?

全旭就讓他們無路可走,首先就是在他們的德行方面著手,反正這些讀書人底子都不幹凈,隨便一查,都是問題。

然後,無論有沒有,把他們嫌貧愛富,阿諛奉承,勾心鬥角,醉心巴結權貴等等,往大名府的教諭面前一放,讓教諭開革他們的學籍。

失去學籍的秀才,就是白身,他們就沒有了可以狐假虎威的虎皮。

當然,不能參加科舉,足以讓他們徹底死心。

自從全家堡建造完畢,全旭還沒有正式參觀過,這是一座占地一千四百多畝的小城,以鋼筋混凝土結構,在這個時代屬於無敵的。

更新關鍵的是,城堡的大門為內外外兩道,內側為采取柴油機為動力驅動的伸縮門,外側升降門,同樣以柴油機為動力。

就算敵人想渾水摸魚,也要摸到核心裝置才行。

全旭在袁世卿的陪同下,參觀這座嶄新的全家堡,他聽著袁世的匯報。

全家莊鎮今年的收成遠遠不如去年,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二左右,主要是沒有了化肥,種子也開始退化。

全家莊鎮最大的危機,其實還是來自大名府的士紳,已經官府的壓力。

全旭重重地嘆了口氣。

全家莊鎮的問題相當嚴峻,當然,袁世卿有直接關系,他沒有擔當,缺乏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