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抄沒數億兩黃金回國(第3/4頁)

“遵旨!”

“還有要建言的嗎?”

朱由校繼續問道。

“有!”

張同敞這時候起身回了一句,且道:“臣認為,當進一步改革貨幣制度,既然我大明已有這麽多黃金,完全具備發行紙鈔的條件,而可以改銀幣為紙鈔!”

朱由校即位後就讓翰林院和資政院這些社科機構研究過大明初期所發行寶鈔被棄置不用的原因,且還讓畢自嚴這些職業搞錢法的人仔細研究過紙鈔將來是不是必要重新問世。

到現在因為大明大宗交易越來越多,印刷術也提高了不少,另外金融理論知識也日新月異的在提升,也有越來越多的金融專才開始認識到紙鈔在於國於民方面的好處。

所以,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堂,開始漸有呼籲把銀幣改成朝廷根據經濟情況發行紙鈔的聲音。

如今張同敞提出來這個也不算例外。

而且張同敞還說道:“除此之外,臣認為還當想辦法將發行的紙鈔定為全球貨幣,全球各藩國與中央朝廷、以及各藩國與各藩國之間的貿易,即國際貿易,當用大明中央朝廷發行的紙鈔進行交易,這樣中央朝廷可以通過對紙鈔的控制而控制全球經濟,進而控制全球藩國。”

“這是個好主意,以後石油無疑會成為最大宗的交易,在全球逐漸統一後,到時候自然是有必要將我大明的貨幣與全球石油交易掛鉤!”

朱由校點點頭,心道:“果然這些明朝的官員一旦掌握了足夠的後世一些經濟知識後,也是會玩各種經濟手段的,原本歷史上看上去沒多少智慧,或許真的囿於時代的理論科學發展水平沒有發展或者說是走歪了路,畢竟用經濟手段管理國家早在管仲時期就有了,只是後面卻把財政制度越玩越壞,以致於皇帝自己都深受其害,恩格爾系數持續走高,吃的雞蛋都漲價到二十兩。”

接下來,大明的中央官衙便按照朱由校和他的輔臣們所議定的那樣,開始花銷從歐洲得來的這大量財富。

大明與一些國家不同的是,因為從一開始的對外擴張就是以國家主導,而不是民間的社會力量即大商賈,以致於對外擴張得來的財富也主要是集中於國帑,而這些對外擴張得來的財富的分配權也被朝廷掌控在了手裏。

當然,大明也有段時間,從全球賺取的大量利潤主要流入民間,但因為是民間力量,而且主要是江浙沿海與閩粵沿海享受到了這全球利潤,所以使得從全球得來的財富之分配權掌控在這些地方勢力的手裏。

結果造成嚴重的南富北窮現象。

而現在,得益於朱由校利用自己的皇權,利用官營產業和蒸汽機帶來的工業化以及全球擴張,使得全球財富的分配權歸於朝廷之手。

所以,大明到現在也依舊是朝廷在經濟上有很大的控制力。

民間商賈,哪怕是皇族出身,富貴至極,也無法和朝廷對抗,更不能威脅皇權。

這裏面的好處自然是避免因為貧富差距過大,在全球財富都集中到大明後。

當然這也得皇帝治國有道才行。

如果皇帝進行瘋狂的奢靡消費,且把得來的財富大肆封賞貴胄公卿,也依舊會造成貧富差距過大。

比如殖民時代初期崛起的西班牙日不落帝國就是因為其皇族貴胄在得到大量財富後迅速墮落,而沒有把財富用來發展國家科技,造富民眾,以致於後面迅速衰落。

朱由校作為穿越者,對歷史上的西方那些大國為何崛起後又衰敗的故事了如指掌,自然也明白自己作為大明皇帝該怎麽做才能避免畸形的經濟繁榮,即整個國家看似繁榮,卻只是以貴族們的奢靡消費為主而造成的畸形繁榮,而不是國民尤其是生產者的日常工業品消費為主造成的商業繁榮。

所以,朱由校沒有到處撒錢賞給貴胄公卿,也沒有讓自己酒池肉林。

不過,朱由校也沒有把錢用來只做金融,即借貸到民間,促進民間商人勢力崛起,進而使大明有更多的大商賈。

因為他知道歷史上崛起的荷蘭後來衰落就是因為過度沉迷於金融業,將從全球賺來的財富用來炒股,造就了金融業的繁榮,卻在科技上沒有較大的發展,以致於民間經濟雖繁榮,卻只是金融刺激的虛假繁榮,而沒有迎來工業革命。

朱由校和他的輔臣們也就只是把錢繼續花在能使民族利益最大化的科技研發與基礎建設上。

他寧肯把砸到修大型水電站和向高原地區修鐵路的大工程上面,也沒有直接借貸給民間富商,而坐等民間富商把全球利潤賺來後分潤給他。

正因為此,大明的商人階層雖已經是一個很龐大的階層,但卻沒有特別強大的巨頭商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