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輝煌成就

馬一龍被追授最高榮譽,除了他實現了江南種植雙季稻的突破,將單季畝產翻倍,以及組建農學院,源源不斷培養農技人才外,還有個此時人們不太在意的原因——

那就是他成功的實現了玉米、土豆和地瓜的本土化種植,並已經在北方各省累計種下了上千畝試驗田……他就是去山東檢查那裏的地瓜種植情況時,突發腦溢血,摔在他熱愛的田壟上,再也沒有起來的。

人們嘆息這位當代神農,為了一種無關緊要的新奇作物,白白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唯有趙昊知道,這些不起眼的外來作物的意義。

那將在幾十年後的天災中,救活上千萬百姓啊!

逝者已矣,生者只能擦幹淚水,繼承老人家的遺志,爭取讓這三樣法寶,早日成為合格的主糧替代品……

……

接著是商業方面,一五期間,江南集團推動實現了漕糧海運,並獲得了大明海上貿易的壟斷權。如今,從最北面的庫頁島,到最南端的海南島,整個大明沿海完全在江南集團的控制下了。

當然,為了不那麽惹眼,江南集團並沒有直接插手海上。而是聯合西山集團組建了皇家海運,負責北方的海貿。又聯合閩粵海商,組建了南海集團,負責大明南海的海上貿易。

如今江南集團陣營擁有千料沙船三千艘,兩千料的海船兩千艘,其中半數都是在一五計劃中建造的。

除了龍江寶船廠和蘇州造船廠日以繼夜的加班加點外。集團在崇明島新建的江南造船廠,也通過吸收中外人才,和巨量資金的支持,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無論是年造船噸位,還是質量都超過了龍江廠,成為大明最好的造船廠。

江南造船廠還消化吸收了西洋蓋倫船的技術,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大明的造船工藝,生產出性能優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式戰艦!

如今江南造船廠每年可以制造四艘四分之三尺寸的‘巡洋艦’,每兩年可以制造兩艘全尺寸的‘戰列艦’。

至於半尺寸的蓋倫船,則被定義為‘驅逐艦’,得等到設在香港的第二造船廠投產後,才有產能繼續生產。

此外,集團還在海外設立商館超過三十處,基本建立起了遍布東亞東南亞的貿易網絡……

總之在集團文武兼修,雙管齊下的努力下,大明的海外貿易額已十數倍於隆慶初年時的低谷期,是當年汪直時代巔峰期的1.6倍了。

在過去的萬歷元年,集團總出口額突破一億兩白銀,總進口額達到兩千萬兩,貿易順差高達八千萬兩白銀!

其中,對日貿易占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西洋貿易……即對南海西岸的國家,包括葡萄牙、安南、占城、暹羅、柔佛等國貿易占二分之一;余下部分則是所謂的東洋貿易,扣除日本後,剩下與琉球、呂宋等國的貿易原本占比極低。但因為西班牙大帆船貿易的開啟,這一部分增長十分迅猛。

……

建築業方面,除了在西山島的五個水泥廠外,江南建材還在北京、潮州、香港、台灣,新設立了八家水泥廠,水泥產量提高到了一五前的十五倍。

其實當初,趙昊只給了五倍的增產計劃,是華伯貞主動要求提高到十倍的。他非但實現了自己吹的牛,還超額完成了任務。也幸虧華伯貞主動加碼,否則原計劃的水泥產量,根本無法滿足集團一日千裏的建設狂潮。

至於金融方面,原計劃吸儲五千萬兩,結果第一年就完成了計劃,目前江南銀行儲蓄賬戶總額高達兩億兩千萬兩。這還是儲戶踴躍購買江南銀行承發的集團債券,吸走了一億兩存款的結果。

可見,狗大戶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把地窖裏的銀子存到銀行吃利息了。

此外,白銀票的發行總面額也已經高達兩億兩。而且隨著江南銀行絕對優勢地位的確立,白銀票愈發深入人心。尤其是隆慶六年六月,連戶部也接受以白銀票完稅後,儲戶已經越來越習慣把白銀票等同於銀錢。要求兌付的比例越來越低,基本上只需要三成的準備金,就能保證兌付安全了。

說句不適合宣揚的話,如今全大明的白銀,大半都在江南銀行的庫裏了。

說白了,市面上流通的,大半都是趙公子印的紙而已……

貸款方面,江南銀行累計放款超過白銀一億兩。一是給集團各公司的大額貸款,二是給小商人小手工業者的小額貸。而且不良貸款率不到1%,比趙昊預期的低的低。

這是因為江南銀行各地支行,通過與當地各種行會合作,對工商業者進行精確投放、科學指導、全程幫扶,大大降低了小商人小手工業者獲取貸款的難度和利息,還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產品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