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光復大漢全境(第3/3頁)

不過這裏面的交割,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因為聽說曹操死了之後,被曹操遙控的三韓公孫度,似乎起了自立之心。

而且自從去年曹操的海船船隊在易水之戰裏覆滅後,曹操的人事實上已經一年半沒能跟公孫度聯絡,也沒法威懾公孫度了。公孫度成為化外土皇帝,也不可避免。

又十余日後,趙雲親自帶著兩萬騎兵回返,用馬車押送了曹昂和青州一行官員——當然,用的是普通馬車,不是囚車。

劉備聽取了趙雲的全部匯報後,著有司討論曹昂的處理意見。

考慮到曹昂讓最後十幾萬曹軍和平放下武器,而且是以劉和冊封他的官職的身份投降,而不是繼承曹操的地盤投降,最後給曹昂留下了一個侯爵。

但曹操抵抗了,也死了,所以之前曹操活著時提過的其他和談條件,當然沒戲了。

趙雲提了公孫度暫時不肯投降、太史慈派去傳令的哨船被對方驅逐,劉備表示這事兒知道了,但大漢故土剛剛一統,中原過於殘破凋敝,暫時不是跨海用兵的時候。

畢竟公孫度只是海外自立,沒有另立大漢,可以先不急。東部沿海地區打爛成這樣,百姓急需恢復。

先整合一下內部,收拾好了再討伐不遲。

李素對此也沒有意見,因為他讀過史書,印象裏公孫度的壽命也沒幾年好活了——歷史上,207年曹操遠征烏桓、逼得袁尚袁熙投遼東時,那時候的遼東之主已經是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了。可見公孫度最晚在207年之前早就死了。

(注:事實上公孫度死於204年,但這些小人物的生卒年月李素前世沒刻意記,所以他只知道公孫度沒活到北方統一的時候)

如今是章武六年,202年,先休養生息、整理內部吧。

其他肯乖乖歸順、可以傳檄而定的海外領地,倒是可以考慮先兵不血刃整合一波。

比如,孫權已經歸降了有半年,之前劉備和李素都還沒想到孫權有什麽更多的剩余利用價值,就一直處於放任狀態。

現在,被曹昂勸公孫度同降未果這事兒所提醒,李素想起當年揚州平定時,周瑜還帶了一兩萬人,誓死不降、南逃出走海外呢。

既如此,現在可以以孫權的名義,讓他好好寫信勸降,再讓太史慈帶著海軍去探路巡視,尋找周瑜的確切蹤跡。

相信只要把中原大地已經徹底重歸一統這個好消息通知到周瑜、讓周瑜確認,再加上孫權的親筆書信勸降,周瑜也會識時務的。

畢竟,周瑜跟公孫度不同,公孫度是很有野心,一直想域外稱雄的,周瑜一開始就想跟著孫策幹,跟著孫家幹,沒有唯我獨尊的野心。

之前周瑜跟孫策一起進犯時,有點兒戰爭罪行,但考慮到他開拓了外部蠻夷之地,說不定這些年還把一部分南蠻聚居的地方漢化了,只要歸順,把土地都納入大漢,還是可以將功折罪、略微降職留用的。

李素在處理俘虜善後問題時,把這一點提醒跟劉備提了一下,劉備也深以為然。

之前是忙著跟曹操總決戰,沒想到這些邊邊角角。現在中原一統,是該收獲大漢子民向外擴散、逃離戰亂所帶來的附隨紅利了。

劉備批復道:“這事兒,年內可以考慮起來,不過今年春耕到秋收,還是休養生息為主,關東五州都需要恢復。其他從長計議。

朕準備花幾個月時間,巡視新光復的五州之地,督促地方肅清匪盜,秋收之後回雒陽,到時候正式升賞群臣。”

皇帝剛剛徹底統一天下,確實應該巡視新占領區,只要帶的部隊規模控制住,別和平年代再帶著十幾萬人跑,就不算勞民傷財。

秦始皇和劉邦都幹過這樣的事情,劉備只要注意控制開支就好。

從春耕視察到秋收,也能親自體察民情、了解各地的生產恢復情況,以為勸農。

劉備暫時規劃的路線,已經走了豫州、兗州,之後可以東進去青徐之地,再轉向河北,到冀州渤海巡視,再到老家幽州涿郡,算是徹底衣錦還鄉,也模仿了高祖的大風歌事跡。

回程的時候,走年輕時任職過的中山郡,再沿著常山、趙郡到魏郡鄴城,最後由河內回雒陽。每處巡視個把月,差不多半年時間。

朝廷日常事務,就繼續留給荀攸等人在雒陽監理,大事兒則送到流動的朝廷,劉備和李素商量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