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杯酒釋外戚

劉備當天把李素剛教他的那點東西記了個七七八八,就暫且回宮,先吩咐安排其他政務了。幹貨太多,以劉備的學習能力還是要慢慢消化復習一段時間的。

何況這些事兒不用急,本來就是劉備看到了袁紹如過眼雲煙權威崩塌、有感而發,需要找個心理醫生疏解一下。而李素就像是恰好扮演了心理醫生的角色。

眾所周知,看完心理醫生後回去的人,沒幾個是立刻遵照醫囑做起來的,都是心裏舒坦了拖延症又要犯一犯。

好在制度建設本來就是百年大計,眼下先解決迫在眉睫的軍政要務才是重點。

此後三四天,劉備一邊讓荀攸、法正討論對趙雲、張飛的軍事部署,後勤支援,各方調度,忙得不亦樂乎。

李素不會去親自過問細節,不過要害關節還是會提點一下,讓朝廷的軍事後勤決策都推進得四平八穩。

過程中,李素也不會去催促劉備,畢竟那天聊天屬於徹底沒有外人,喝酒後聊嗨了的狀態。皇帝事後如果有絲毫反悔,那都是絕對不能勸也不能提醒的。

以劉備的人品,徹底反悔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想虐民,肯定是真心希望子孫長久穩定,百姓也免於再打仗。

不過那天酒後的很多決策,確實稍稍激進了一點,比如什麽“把國史存幾套到其他有文字的外國,警誡子孫別動做壞事後篡改歷史掩飾的心思”,確實是步子邁大了點。

李素要是提醒劉備“你喝完大酒之後說過這話”,那不是明哲保身之道,要等劉備自己心態慢慢回憶起來,做好心理建設。

時間很快進入二月初,軍事方面的決策都已經做好了,並且在農忙開始之前分別發給了張飛和趙雲,讓他們大體上按計劃行事,細節上麽自行裁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隨著春耕農忙時節的到來,朝中民政事務也繁瑣起來,要勸農,要組織調控生產。

尤其劉備這種強幹涉經濟活動的政府形態,調控工作就更多了,政府監察也就比較繁忙——

畢竟長安雒陽周邊的農民百姓,都是連口糧都無法自給自足的,要種菜賣菜買糧,高度商業化。政府的調控工作壓力就很大,要每個季度盯著物價,確保物價平穩。

不給奸商趁著蔬菜豐收的季節壓低菜價囤漲糧價、盤剝農民的機會。

也不給奸商趁著蔬菜歉收的季節搶收購蔬菜漲價、盤剝長安市民的機會。

反正米價貴了種菜的農民虧,菜價貴了城裏的工商業市民虧,一定要調控得很穩,必要的時候動用政府儲備和指導價政策。

一時之間,長安朝廷的其他內政事務倒是顯得沒那麽急切了。雒陽那邊的民政也再次繁忙起來。

好在諸葛瑾在長安,諸葛亮在雒陽。這倆兄弟民政水平都不錯,把兩京這幾個如今國內少數的“城市周邊兩百裏內農民都種菜不種糧”的大都市物價調控得很好。

(成都也有如此規劃,但成都的商業自發組織力強很多,奸商早年都被打擊了,都還記得劉巴的護盤鐵拳,所以不敢囂張。市場會自行調控,不太需要政府宏觀調控。)

除了諸葛兄弟等人的努力,甄家這些具體經營者的自律,也對市場的平穩有頗大貢獻。

整個過程中,李素在外人看來倒是沒做什麽工作。他這個丞相似乎當得很輕松,覺得什麽都是小事,丟給下面的人自行裁定。

但只有劉備和李素自己知道,他在暗地裏忙那些修飾史料的校定工作,那才是正統塑造的大事,值得丞相親自過目。

……

劉備在二月下旬的一天,視察了相關工作之後,想起那天跟李素聊起的要設置內庫卿的事兒,見甄儼、甄堯辦事都還妥當勤謹,關鍵是已經很有錢了,也不太貪心。

就趁著這個機會,正式任命了甄儼為內庫侍郎,甄堯為郎中,兄弟倆分管皇室內帑在兩京地區的使用收支調度。

至於正卿或者說尚書的位置,暫時空缺著。畢竟甄家兄弟太年輕,資歷不夠,而且劉備也是要講究制衡的,以後可以用別的外戚來平衡互相監督。

考慮到外戚和外戚之間多多少少有競爭關系,互相放水沆瀣一氣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如果是糜竺重新入朝,當一個尚書當然是綽綽有余。糜竺不來的話,那就在吳家找個比吳懿吳班地位更低一些、但是懂點數學的親戚來管。

讓外戚管皇帝的皇室私財,這也很合理,就相當於讓老婆管工資卡嘛。還能更好地切割外戚在其他方面的權力,內外分明,漸漸過渡消弭掉東漢以來外戚專權的問題。

劉備把這兩項政府部門設置和具體人事任命的意思,遞交朝議討論的時候,眾臣都沒有異議,全部覺得皇帝的思路很對,外戚管皇室私財沒有問題,一致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