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戰略挺近(第2/2頁)

而做了那麽多工作的最明顯收益,就是劉備軍援軍在前進過程中,總是時機最恰到好處地出現在袁紹一方落單孤軍或者敵後孤城守軍的面前。

如前所述,麹義在野王陷落之後,其實在關羽側後方還是有幾支駐軍的。包括守衛軹關陘的五千人、守衛箕關陘的五千人,外加只屬於袁紹方河東太守的東垣縣守軍一萬。

這三支部隊兩萬人,加上其他周邊防區零零散散加起來幾千雜牌地方守衛部隊,原本在野王失守、麹義張遼受挫後,是該撤退集結就要撤退集結、該等待友軍接應就等待友軍接應的。

如果守不住上述三地,這些部隊也好往南邊黃河岸邊靠攏、利用袁紹軍依然掌握黃河三門峽以下河段的絕對制河權,水路撤走的。

但因為麹義張遼被關羽虛晃嚇住,多拖延了幾天,暫時沒來得及下令讓他們往黃河岸邊靠攏。同時,袁紹軍因為大規模戰略機動效率遲緩、十幾萬人配合不利,各部都不知道友軍到了什麽位置,種種脫節就導致其他後手接應方案部署遲緩。

相比之下,諸葛亮第一時間通知在聞喜縣的嚴顏立刻不管不顧全軍前出、到東垣發起圍城攻勢之狀,拖住東垣守軍不讓他們立刻棄城逃跑。

同時諸葛亮給嚴顏的命令也是非常精確,把每天該抵達什麽位置、遇到道路難行的天氣時如何應對如何克服、什麽情況下可以讓部分部隊先行,全部統籌安排得明明白白。

除了聞喜前線的嚴顏,諸葛亮以關羽名義對後方各部援軍發出的調令,都是如此細致、提前幫想好後勤困難,讓援軍填補到前線的進度非常絲滑。

後勤方面因為物資不足、部隊得等糧食等帳篷才能繼續開拔的情況,一次都沒有出現。上起馬超、吳班、黃權,下至關平、孟達、馮習等部,都準時機動增援到位。

(注:劉備為了和袁紹的全面對峙,還對人事工作進行了調整,允許部分九卿文官臨時兼任參軍類軍職,給前線將領提供參謀。廷尉正法正被調為馬超的參軍,龐統被外派為張飛的參軍。)

不敢說諸葛亮這個後勤統籌節奏做得跟毛奇時代的德軍那麽嚴謹,但也已經是近代以前的最優化了。

這樣的神速包抄之下,最終的結果就是東垣縣的援軍根本沒有時間沿清水河水路撤入黃河,就提前被漢軍黏住、隨後穿插到位。

同理,軹關陘、箕關陘的袁軍,也在關羽少量部隊迂回遲滯、同時不讓麹義及時反應救援。隨後嚴顏黃權關平就帶著部隊,在東垣都還沒淪陷之前,強行軍繞過東垣、順流而下穿插到軹關陘以南的黃河岸邊。

漢軍援軍的戰略機動速度,甚至比正常情況下袁紹軍在自己的占領區做上述調度還快。最後就是全部穿插到位、分割包圍。

有些部隊雖然還沒被殲滅,但實質上已經等於被殲滅了。

十一月的最後幾天,東垣縣袁軍自覺無望,在短暫的抵抗之後,放下武器投降了劉備一方。

進入十二月上旬之後,軹關陘和箕關陘的袁軍也同樣投降,他們在投降前的廝殺抵抗,甚至比東垣縣還不如——畢竟後者還是一個縣城,縱深比較大,城內也有相當的物資和存糧可以過冬。

而軹關陘等地只是一個關卡,東西向縱深很淺,往黃河撤退的歸路被切斷後,關卡前後同時被漢軍攻擊,根本沒有防禦縱深,短短兩天士氣就崩了。

於是乎,在短短半個多月的增兵填補戰線運動相持中,袁軍兩萬多人,就因為機動不到位、撤退動作不及時,被漢軍全殲。

此次河東—河內—並州戰役開打以來,關羽一方先在端氏、蠖澤殲滅並州兵數千,又在石門、沁水、野王累計殲敵一萬、野王城外野戰殲敵一萬余。最後加上河內郡野王以西和河東東垣全部光復的兩萬多。

袁紹陣營在一個月之內,五萬有生力量被殲,還丟失了野王以西的全部土地。雖然轉入了互相填滿前線對峙區的靜態相持階段,士氣卻是低落得可怕。

加上“長平之戰”的歷史陰影,袁紹陣營上下都覺得根本不能再打,只能死守。

隨著十二月份冬雪越來越緊、沁水斷流、太行山封凍,關羽和諸葛亮也只能暫時停下腳步,相持到春天稍微暖和一些,再圖謀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