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戰略挺近

如果只會實戰參謀、不會像約米尼、克勞塞維茨那樣寫兵法總結,諸葛亮就不配做諸葛亮了。

但是同理,如果他只會像約米尼、克勞塞維茨那樣總結兵法、但自己實際參謀打仗卻一塌糊塗老是扮演戰敗方,那他也不配做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為諸葛亮,自然是治學要如約米尼、克勞塞維茨,實戰要如項羽/拿破侖、韓信/毛奇,理論與實戰雙巔峰,才不枉為人一世。

寫完《兵法·內外篇》後不久,諸葛亮一邊把他的手稿給關羽參考,就像歷史上約米尼把自己的手稿給拿皇參考一樣,聽取關羽結合自身多年經驗的補充意見。

另一邊,因為戰局的進展,劉備陣營和袁紹陣營剛好渡過了河內之戰的前期運動戰階段、要轉入雙方都投入十幾二十萬兵力的大規模相持階段。

所以,諸葛亮剛總結出來的這些心得,也正好被用上,得到了一次實踐檢驗的機會。

諸葛亮根據他對關羽的觀察、對近期部隊改用新式後勤後的機動調度效率的復盤、以及新總結出來的兵法理論,微調了後續援軍的進場時間、節奏、切入位置。

說白了,諸葛亮這篇兵法的精髓,就是把“如何讓己方更容易在局部戰場集中優勢兵力、打出敵人趕到戰場的時間差、各個殲滅敵人”這個問題,徹底從頭到腳從裏到外論述透徹了。

從項羽韓信到拿破侖毛奇,一切對這一問題有價值的形勢變化科技演進作用趨勢,統統算到、有效變量全部加入考量、實現全局通盤統籌。

把這一堂堂正正的軍事思想貫徹到實處,收益自然驚人。

整個十一月下旬,袁紹方面在河內—並州戰場投入了近二十萬援軍,分十幾天好多個批次到達。加上原本麹義、張遼剩下的近兩萬人,還有文醜的三萬,整個河內並州戰場袁軍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二十五萬。

而同一時間裏,劉備也把留在關中的戰略預備隊、以及北線負責牽制呂布的馬超,陸續投入了河內、河東,總投入兵力達九萬,加上關羽原本就有的六萬人,讓劉備軍前線總兵力擴張到了十五萬。

劉備手上的戰略預備隊,以及弘農的張飛,加起來只剩五萬了,也算是能押上的賭注全往上押。

那麽,在雙方往前線不斷大規模增兵、十幾萬人級別的戰略機動過程中,諸葛亮新總結出來的“對內線優勢和外線優勢做出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取舍,確保己方集中優勢兵力的收益最大化”這一指導思想,具體為劉備陣營爭取到了多少好處呢?

略一舉例,就能看出收益實在是不少。

比如,十一月二十這天,關羽就趁著麹義救援張遼未遂後不久、假裝又要故技重施,改為“趁張遼和文醜會合了、麹義卻回了自己營地的時間差,對麹義防守兵力空虛的河內郡治懷縣動手”。

然後,文醜張遼麹義果然都被嚇住了,害怕歷史重演,把兵力往懷縣北岸、麹義舊營以東的位置集結,讓出了另外幾個方向上對關羽圍堵的道路。

但實際上,諸葛亮根本沒讓關羽故技重施,只是嚇嚇敵人的。把敵人調動到西北方向、抱團集結一處後。關羽實際上選擇了殺個回馬槍,對野王以西、還未被關羽光復的敵占區那幾個縣動手。

試圖趁機打通河東與河內之間、沿著黃河溝通的主通道。擺脫對之前非得通過汾水、沁水後勤路線補給的唯一依賴。

而張遼文醜因為怕麹義被殲滅,放開了對關羽回頭向西的道路的威脅,沒有第一時間注意到關羽的這個調動。

與此同時,漢軍從河東來的援軍,卻在諸葛亮更精細的全盤統籌調度之下,實現了更精確的機動配合,作為預備隊的數萬大軍該哪一天到達哪個位置、從什麽方向對何處的敵人實現包圍,全部算得很精確。

在沒有現代通訊工具和交通工具的時代,要確保這一點,必須對河東與河內之間的地理環境、天氣條件理解都非常透徹,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是諸葛亮切切實實在抵達野王之後這些天,做了很多實事求是的調查。

上至高大上的精確地形勘測、河道裏程詳細計算、把沁水清水黃河在這些河段的全部曲折都算上,而不是簡簡單單估個河道直線距離。

下至找來很多野王、沁水本地有經驗的老農,向他們不恥下問地請教河內當地每年冬天的天氣情況,甚至盡可能做出一副“往年農歷某月某日天氣歷史記錄”。

這已經有點近似於近代氣象學統計的工作了,那些做天氣預報的單位,早年科技不發達的時候,就是靠大規模統計歷史記錄來評估的。

所以,哪有什麽“生而知之者、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掐指一算夜觀星象就知晴雨能祈東風”,都是實打實的理工科統計、推算、實驗的結果。尤其這一世的諸葛亮,科學思維繼承自李素,自然是變得比歷史同期原本的諸葛亮更加實事求是、更加理論結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