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遲必有變

自從李素把孫策和周瑜牢牢騙住、安心在南郡戰場與漢軍相持之後,一個半月的時間倏忽而過。

雙方不斷高壘深溝、加強防禦,整頓自己內部的交通線和補給,再也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役。

孫策一方,周瑜把己方後路幾個重要的水運後勤節點都進一步加強,在江津、漢津、洞庭湖口北岸都修築了堅固的水寨,這一個半月裏瘋狂伐木破壞綠化、拿砍來的木頭強化工事。

這樣,周瑜才能確保每個水寨只用更少的兵力就能防住李素的突然襲擊,就算遇襲也能堅持更久拖到水軍主力前來救援。

李素一方,也在這一個半月的時間裏,修了一條長長的陸路甬道,綿延近百裏,從當陽到宜城,中間還連綴著李素那座跟江陵城遙遙對峙的大營。

甬道的材質,無非是挖土形成長長的壕溝、挖出來的土堆到溝後面形成夯土墻,這樣只要挖個三四尺深的溝,就能確保溝底到墻頂相對高度超過一個人的身高,對於保護糧道已經夠用了。

重點的要害哨位還能用木頭修削尖了的柵欄和箭樓、望樓補強。

在李素修築這些工事尚未徹底完成前,每當李素試圖從當陽運糧到江陵北大營,或者是運到宜城時,孫策也小規模派出過試探性的劫糧、燒糧隊。

但李素的防守都很嚴密,趙雲親自帶著騎兵巡邏護糧,孫策失敗了幾次後也就放棄了。

隨著雙方的士氣漸漸懈怠,孫策有時候也忍不住想:“漢陽城裏周泰的余糧還能吃多久?原本說是至少夠吃到春荒結束,這應該是不假的。但肯定吃不到明年秋收。

眼下戰鬥開始已經兩個月了,周泰的糧食莫非還能吃四個月?那就真得再至少相持五個月,把周泰逼死了,再騰出手考慮究竟是集中對付李素,還是回頭對付甘寧……

現在絕對不能輕舉妄動,李素的兵力相比於我們也談不上絕對劣勢。五萬對九萬,我們要是強攻李素任何一個堅固要塞受挫、士氣衰弱、攻堅時傷亡過大,再被李素找準時機馳援,那五萬人也是有可能擊敗九萬頓兵堅城之下的疲憊之師的……”

這種痛苦的相持,直到臘月十七日,才隨著一條新的軍情進展,而略微掀起了點波瀾。

這天,負責夏水—夏澤防線日常巡航的黃蓋,在再一次從漢津口巡邏回到江陵時,向孫策匯報了一個他覺得有點危險的情況:

“主公!末將前日巡視漢津口水寨後回航時,遇到了一些麻煩。我軍兩條吃水較深的艨艟、分量介於艨艟和鬥艦之間那種,居然在夏水主航道最深的地方,也依然擱淺了!

而且我回航的這兩天裏,也觀察到水位還在持續下降。除非我軍現在征發士兵不惜體力,以挖掘運河的工力、疏浚深挖夏水較潛的河段。

否則以冬天幹燥少雨、長江上遊來水水位下降,直到明年二月之前,我軍的艨艟都無法通過夏水了。我軍目前依靠夏水快速溝通江、漢兩大水戰戰場的局面,也會被打破。

到時候,我軍只能選擇要麽把主力全部集中到江津一側,要麽分一部分兵力再在漢津口、堵截李素的戰船順流南下給漢陽的周泰運糧。

否則,如果漢水航道一側完全不留兵設防,之前封鎖周泰糧道的嘗試不都白費了?這種事情不做到底,就是功虧一簣的下場啊!如果沒有把握圍死周泰,說不定我軍就此撤兵也不是不能考慮……”

孫策剛聽到這個風險時,也是比較重視的,也確實有點出乎他的意外。

一方面,東吳主要的水戰將領還是靠周瑜、黃蓋等人,孫策自己乃至同為北方人的韓當,其實水戰並不是很有天賦,孫策也不需要親自指揮水戰。

二來麽,就算孫策黃蓋熟悉水性,也懂水戰,對荊州的地理環境也了解,可一個地方的航運水文,偏偏是最難快速掌握的,需要多年的本地實踐經驗積累。

如果不是在夏澤、夏水開船多年的本地人,也不會去刻意記住“這條河的某一段每年哪些月份能開吃水多深的船”這種專業知識。

這是一套非常復雜的科學知識體系,要是那麽容易掌握,後世的航運公司也不用專門花大錢找港口引水員了。

孫策這是真的第一天意識到這個問題,連忙派人去召見周瑜。周瑜當時不在江陵城裏,而是在江津水寨——這段相持期間內,周瑜的主要任務是盯住南面的洞庭湖口,不讓甘寧偷渡運糧支援周泰。

所以,又過了一天時間,孫策才把周瑜匆匆召回。

周瑜到了之後,孫策跟黃蓋一起坐下來,三方討論這個風險。

黃蓋把擔憂描述清楚之後,周瑜也是愣了一下,暗暗自責自己的水文功課做得還是不夠算無遺策,沒有把夏水這條航道每一處有多深提前徹底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