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要利用敵人吸取歷史教訓的機會(第3/4頁)

李素整理好思路,誠懇說道:“太細的建議確實不好一下子給出,不過臣以為,對袁紹作戰,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勝一場就滅一方諸侯,袁紹畢竟是天下最大的對手了。

所以,不管是否是袁紹主動進攻我們,我們都要做好靠一場大戰削弱袁紹、然後趁著袁紹退縮自保時,剪除其部分羽翼,最後再嘗試徹底消滅袁紹。

便如戰國時秦滅六國,以長平之戰削趙,而削弱之後還得先滅韓魏,才能滅趙。如果孤軍深入指望一鼓作氣滅趙,則極易頓挫。

相比之下,孫策等輩在江東得人心的程度遠非袁紹在河北可比。且江東重鎮皆沿江而布,一旦擊破,勢如破竹,數節之後,迎刃而解。故南征求勢如破竹,北伐需穩紮穩打。

而且,既然剛才都聊到戰國時秦趙之策,我軍與袁紹相持的辦法,也呼之欲出了——我軍完全有機會貌似以攻為守、實則寓守於攻。擺出主動進攻之勢,實則在攻擊陣地上打防守。”

劉備眉毛一挑:“說具體點兒。”

李素:“之前袁紹與我軍交戰,交鋒主要在河洛之地,河北有河東,河南有河南尹,戰場無非是這兩郡。如今,我們可以借口為上半年雲長之敗報仇,放棄河南戰場,也放棄威脅雒陽。

不再走湅水水路東進,而是走湅水更北面的黃河支流汾水東進,再由汾水支流澮水繼續往東,進入上黨郡內,與自丹水、沁水二西抵禦的袁紹軍交戰。如此,則戰場、兩軍路線,都與秦趙長平之戰一模一樣。

期間,我軍可以適度擺出示弱退卻、讓出戰場請袁紹呂布追擊之狀。或許袁紹軍規模會遠勝於我軍,但我軍精銳,袁紹也不敢輕易追擊。

而其中導致袁紹優柔寡斷一個重要心理因素,應該是‘袁紹害怕重現秦趙長平之戰’的態勢,他肯定會有心理陰影,想換個戰場、換個時機決戰,不敢輕易追擊。

如果我軍再散播一些童謠,說呂布之於袁紹,便如長平之戰前不願奉韓王之命降秦、轉而降趙的韓國上黨太守馮亭。呂布給袁紹帶來的災禍會不亞於馮亭為趙國帶來的災禍,則敵軍內部人心愈發自相猜忌。

袁紹肯定會想:長平之戰時,趙之所以敗北,皆因趙括膠柱鼓瑟一改廉頗固守之策貿然出擊,同時也是因為趙國當時確實缺糧以至於人民相食、想守也支撐不下去了。

但袁紹會覺得,他現在坐擁六州之地,國殷民富,河北谷支十年。而且曹操、孫策之擁護袁紹,也遠非戰國時齊、楚對趙之態度可比,不會像長平之戰時的齊楚那樣連借糧食給趙括都不肯。

所以,趙王和趙括歷史上做不到的‘長久固守’他可以做到,如果選擇了這個選項,或許秦趙之爭的勝負就會扭轉——如此一來,袁紹疑神疑鬼,有戰機也不敢深追,不是正好讓我軍以較少的兵力就拖住他們,以待時變,擇機破敵。”

李素只能想到這兒,至於將來“以待時變”能待到什麽變、讓人抓住什麽樣的機遇反攻,以至於教袁紹做人,意識到“哪怕在長平不敢進取死守不戰,依然會慘敗”,那就不是李素能想到的了。

李素只是把形勢引導到穩住敵人對耗這一步,穩住後找破綻完成致命一擊,是諸葛亮這些坐鎮北線一線謀士的事兒。

“能想到這一步,也當真不易了,真是虧得伯雅你天馬行空,思路如此廣袤,連這種引誘敵人回避心中陰影的造勢之策都想得到。朕受教了,具體的自會讓眾將隨機應變。伯雅,那你路上小心,一路順風。”

劉備琢磨了一會兒後,也是愈發意識到李素的心理操弄之強大,全盤接受了這個思路。

人,都有吸取歷史教訓的心理傾向,肯定會拼命防止自己的境遇,陷入到跟歷史上那些悲劇的前置條件一模一樣的狀態。如果避免不了,他們就會恐慌,從而露出破綻。

就好比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一些經濟學家經常說“按照經濟發展的階段,曰本三四十年前發生的事情,二十年後會在灣灣發生,再過二十年會在大陸發生”。

而一旦有了這種社會心理基礎,有關部門自然會去想方設法調控房價,確保“別完全滿足曰本人崩盤之前的全部前置條件”,無論如何要麽這兒破除一點雷同、那裏掃掉一點相似。

就算袁紹自己沒心沒肺,他也得擔心自己手下的人普遍覺得局面不吉利。何況袁紹本身就有一定的優柔寡斷疑神疑鬼。

……

李素結束了杜陵圍獵後,也是累得不行,當晚在藍田縣下榻歇宿一夜。第二天才正式進入武關道,一行騎馬趕到商洛縣上遊的丹水碼頭,全員坐上早就準備好的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