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2/2頁)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若是靈帝多活數年,以征西將軍當年的忠義果敢、為國忘身、升遷之速,未必不會遭車騎將軍與盧尚書的頓挫之禍。

故而,對於敢於為國做事、不計一己得失的英雄,還是以‘靈帝特許免納修宮錢’著稱於世的名將,攸欽佩不已。但攸等尋常明哲保身之輩,卻不敢妄言學其忠義。”

李素不由自主微微咬了咬下嘴唇,快速思考:這廝有點貨啊!

說實話,李素一直覺得,“遊戲裏看智力數值”,荀攸應該是略微不如魯肅的,更別說諸葛亮了。

但是,剛才這番見解,李素真沒從魯肅那兒聽到過。

或許,這就是年齡和閱歷的壓制吧。34歲的荀攸,面對21歲的魯肅,終究在政治敏感上要老辣一些。魯肅的智力表現要追評荀攸,可能還要十年之功。至於諸葛亮,考慮到現在才12歲,估計至少也要十年後才能智力反超。

荀攸很誠懇地表示他沒有看不起中平年間開掛崛起的官場新秀,也說了自己當時不進場是因為看不明白走哪條道。

他口中的“治以治道、亂以戡亂之道”,其實用李素的大白話翻譯一下,就是“靈帝活著要按官場邏輯辦事、靈帝駕崩了要逐漸切換到爭霸邏輯辦事”。

只不過,李素是先知先覺的掛逼,他知道這個邏輯的切換時間點在哪兒,靈帝什麽時候死,董卓什麽時候摧毀中央權威,都了然於胸。

荀攸不知道,所以他穩一手,免得“還沒進入爭霸邏輯,我就搶先用了爭霸模式牟利,結果給自己惹禍,成了十常侍的刀下鬼”。

從結果來看,李素固然是“深諳天道,算無遺策”,荀攸至少也是“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所以不去做超出自己能力邊界的事情”。

這個有點像巴菲特的“我不投資我不專業的領域,如果遇到我看不懂的投資機會,我寧可持幣觀望錯過”。

“沒想到,中平年間耕讀觀望不肯出仕,竟也有如此的解讀,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此說來,在你眼中,我倒是一個冒險激進之人了?”李素誠懇地嘉許了一句。

荀攸冷靜回應:“談不上師,愚者千慮,尚有一得罷了。府君素以知天命聞於世,攸豈敢視為賭運之人。不過,攸也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麽辦法規避那些風險——府君總不可能先知先覺先帝何年會駕崩?董卓何年會亂政吧?”

李素神色一正:“當然不能預知,但凡事可有預案。本朝自明帝以來,天子未有年過三十五歲而不崩者。知道大勢所趨,具體細節自當以種種預案備之。

當初外戚宦官之亂,一年之內爆發我自有一年之內應對的策略,兩年、三年內爆發,我也各有辦法處置。以治道試探亂世、以戡亂之道試探治世,稍有試錯的趨勢,我也有立刻收手的余地,故而履險如夷。”

李素坦坦蕩蕩賣弄他那套“我做一切都有預案,對於各種先決條件因為突發意外不滿足,我還有後手”的人設。也虧得天下已經亂了,敢這麽說大逆不道的話也沒人敢追究。

這番賣弄裏面,當然也有吹牛的成分,事實上靈帝晚死一年李素應付得過來,真要是晚死兩年三年說不定劉備陣營就資金鏈斷裂或者招來人陷害了。

但賣弄的效果確實好,這幾句話一說,終於徹底把荀攸折服。荀攸心中暗忖:“原來此人真不是賭運氣成功的!是他的智數見識果真遠勝於我!”

當然了,即使在荀攸眼裏,李素不是靠運氣贏的,但劉備肯定是因為“天運加持”,所以才那麽順,別的不說,能遇到李素本身就是劉備最大的“天運”了。

而李素解決了荀攸的心態問題,讓他擺正自己的位置,這事兒的意義可不僅僅是解決荀攸的忠誠度問題,更是需要以此讓劉備的崛起和李素的知天命,在那些“中平年間拒不做官明哲保身”的利益集團那兒,打開一個突破口。

未來如果還有這種人設的人來投,他們就可以通過荀攸了解到一切,由荀攸之口敲打他們“李素不是賭運氣幫劉備僥幸走到這一步的,他是真的算力溢出,可以應對各種天下大勢的分支推演”,只要後來者徹底相信了這一點,他們就會敬畏天運。

徹底拜服之後的荀攸,擺正心態好好接受了蜀郡三曹的日常管理事務,跟李素交接了幾天工作,承諾不對李素規劃下的經濟建設工作做任何更改。

然後李素和關羽張飛就啟程去了犍為,為兩個月後開始的平定南中做戰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