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不為五鬥翡翠折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有些事情不親自幹過,就真不知道執行層面會有哪些千奇百怪的困難突然冒出來。

比如,要是讓李素坐在成都的衙門裏,閉門造車想象“導致從漢末到唐宋、漢人文明開發金沙江流域航運事業進展緩慢”的原因,那他多半只會覺得是技術和商業利益方面有制約。

就是讓他想破腦袋,也不會覺得“漢人認為金沙江只是一條微不足道的南蠻毒水,沒有深入探索的價值”也能是其中一條重要理由。

因為在來之前,李素之所以對於自己的規劃信心滿滿,敢力排眾議在劉備面前打包票,就是因為他知道點相關歷史:

後來明清兩朝,隨著西南夷改土歸流事業的發展,長江中上遊的航運,在稍加整治之後,就可以一直暢通無阻抵達雲南昭通的巧家縣老君灘。老君灘以下的航段,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封建自然經濟的技術設備和動員能力就能解決。

明朝人就能做到的事情,李素稍微技術上開點小掛,肯定也能做到。

至於從昭通老君灘再往上遊的通航,李素想都沒想過,因為他看過抗戰戰史,知道哪怕到了20世紀30年代,近現代工程技術都還沒法克服這種工程。

抗戰前夕,正方的部隊長征路過老君灘,都沒法在此渡過金沙江。至於西南地方軍閥的部隊,在抗戰時原本想發展老君灘以上的航運,以接應從滇緬公路運進來的美援物資,實現從滇至川的全線水運,但也失敗了。

連滇緬公路這麽牛逼的工程都造得出來的時代,老君灘航運尚且過不去,寧可公路運輸走東線貴州十萬大山、“二十四道拐”到重慶。

李素又沒地圖編輯器,他也就不會浪費力氣了。

不過,親自深入一線、深入群眾調研之後,李素對於自己的計劃也更有信心了:既然知道了問題的症結在人心而不在技術,那就好解決了嘛。

歷經半月,李素心中總結出了幾點心得:“原來不是唐宋的人技術不行,是他們沒有動力來。古人對地理的探索欲望居然那麽低,一點都沒有征服外面世界的欲望,就知道內卷宅。

難怪明朝的時候徐霞客走遍大江南北,才考證出‘岷江不是長江正源’,但徐霞客也沒辦法考證出長江正源究竟有多遠。

也正是基本上從徐霞客開始,後人才重視起直接開發西南夷——因為在漢人文明看來,長江流域的文明都是華夏的一部分,長江正源上遊,怎麽能視為不值得征服的化外之地呢?”

不重視地理開拓,缺乏探索精神,害人呐。既然李素來了,當然要趁著自己被稱為知天命,把對外探索冒險開拓寫入文化精神中去。

到了這一刻,李素心中想的已不僅僅是開發雲南這點土特產和瑪瑙翡翠,這是大是大非的民族精神問題了,能順手推動一下為什麽不推。

……

可惜的是,因為李素本人身體瘦弱不武,盡管他有心親自穩定軍心、堅持探險,他的視察之路也只走到了堂瑯縣以南百余裏,就不得不折返。

那地方大致相當於後世昭通的巧家、會澤兩縣之間,因為過了巧家老君灘,上遊沒法坐船了嘛。

而且過了堂瑯南界之後,長江兩岸就分別屬於越嶲郡、建寧郡了,再往上遊一百裏,南岸就從建寧郡進入永昌郡。

劉備目前的勢力範圍,只控制到犍為郡分出來的朱提郡,所以出了朱提境界之後是很危險的,都是不服王化的敵占區。

但李素還是派出了一小支探險隊,讓他們繼續走陸路溯流而上搞地理發現,還許諾活著回來的人人升一級,而且出發之前就給家人額外發三十漢畝瀘水沿岸屯田點的永業田當安家費。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還真有一支幾十人的小分隊,在一個屯長的帶領下帶足幹糧草藥繼續前進、一路繪圖。李素要求他們至少再沿河往無人區前行五百裏——

也不用多,因為只要再走五百裏,那麽已發現的瀘水長度就已經比岷江長了,能證明這個是正源。

同時,李素知道往前再走兩三百裏,大約就是越嶲郡和永昌郡的交界,也就是大致後世的攀枝花一帶。再往前走三百裏,就出了永昌郡邊界、進入徹底沒有漢人文明羈縻統治過的地區了,大致相當於後世的雲南麗江。

而且在抵達麗江之前,長江就會往北拐,足以證明瀘水不是出自南蠻的毒水,而是出自西方昆侖雪山的正統。

把這些素材加到《長江正源考》裏,足夠徹底穩定開發者的人心。

李素跟探險隊約好了以十五日為限,他本人也會留在朱提郡繼續視察督導工作,連過年的正日子都不回成都了。如果十五日後探險隊還沒回來,那就向國淵匯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