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臘月渡瀘,深入不毛

李素這人雖然喜歡安逸享受,但當他真心投入工作中去的時候,也還是非常給力的,辦事效率極高。

主要是他也沒有哪個外行管內行的瞎指揮領導、能給他定KPI了。

劉備是典型的充分信任型老大,根本不會對李素的工作進行過程管理,隨便他想幹就幹不想幹就歇著。

這就導致李素完全是被成就感所驅動,只要進入工作狀態,絕對不會磨洋工摸魚偷懶。

摸魚有什麽好摸的?想玩大大方方玩,玩膩了再回來幹活!有機會改變世界是一種福報!

到了僰道僅僅幾天,李素就帶著兩千護衛士兵、數千本地冬季征募的民夫,以及趕來會合的屯田都尉國淵,一起沿著瀘水溯流而上,勘探了足足一百多裏的江面,經過了越嶲郡一側的安上、馬湖等兩個小縣,以及朱提郡一側今年新設的的新道縣。

勘探的結果,發現的泥沙淤積通航不易的險灘,足有十幾處,暗礁亂石叢生的也有三四處,全部讓隨軍幕僚在地圖上標注出來。

淤積險灘能夠就地讓民夫開挖掃清的,就現場作業把淤泥淤沙挖了,堆到兩邊江灘平原上。然後在地圖上標記,將來考慮在附近統籌屯田點。江裏的淤泥正好挖上來平整兩岸土地肥田。

因為李素知道,江流形成的淤泥淺灘,是自然沖刷的結果,不是挖一次就好的。都是因為江流拐彎、流速下降,到了某些點又因為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結果,就容易堆積下來。要每隔幾年都挖一次,才不容易形成擱淺險灘,便於行船。

至於礁石,一下子處理不了,就先放著,慢慢集中兵力啃掉。

一路整頓下來,李素發現施工難度並不大,靡費錢糧也在可接受範圍內。征集幾千個民夫和士兵幹活,每個月只要從犍為郡官倉籌措一兩萬石存糧,再付一點鐵料工具開支,沒多大本。

“唉,這看上去根本不難嘛。一個月時間,連礁石在內,把前面一百多裏航道整治了,絕對沒難度。正月裏我走了你們繼續幹,春耕之前再幹一百多裏到朱提縣,也沒問題。那些在犍為、越嶲做官的前人,怎麽就沒想到幹這事兒呢?真是屍位素餐。”

臘月中旬的一天,又整治完了一處險灘後,李素站在旁邊山坡高處,頗為感慨地指點江山。

一旁跟著他視察的朱提太守龐羲裝作沒聽見,反正他才剛上任沒多久,肯定不是在說他。

屯田都尉國淵比較務實,非常中肯地指出李素一些看法的問題:

“都督,不可小覷此事啊。依我看,我們現在幹得快,只是因為清理淤灘時浮光掠影,沒有深挖。只把浮出水面的淤沙挖了堆到岸邊,水面以下的挖掘深度不會超過兩尺。這深度根本過不了數百石的大船,最多通航走舸罷了。到時候大船還不是得卸貨盤灘而過。”

李素聞言笑道:“如若真如你所言,那就明年冬天再挖深一些。反正我們有的是時間,一年幹不成,就晚通商一年。但我敢打賭,現在這樣淺灘挖到水下兩尺,明年五月絕對可以通航大船——

長江也是有枯水期和豐水期的,冬天上遊冰雪融化少,雨水也少,水位下降。所以我們才趁著冬天最冷水位最低的時候來疏浚,現在挖到淺灘最淺處水深兩尺,五月時至少能深七八尺甚至一丈!什麽大船過不了!”

江河都有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水位差距,這在後世人看來是很容易想到的常識。但漢朝人顯然不太注意這些,國淵還算是幹過屯田水利的,被李素提醒了才注意到這個問題。而其他人腦子裏都沒這根弦。

所以歷史上曹操討伐烏桓蹋頓時,才需要田疇指路,只有田疇這樣熟悉當地情況的地理大師,才知道“遼西走廊秋日之時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楫,盡為沼澤,唯有繞道盧龍塞”。

能腦子裏時時刻刻注意地理常識的人才還是太少了。

國淵立刻恍然大悟,肅然起敬道:“是我疏忽了,竟然沒想到枯水對航道的影響。原來都督寒冬讓我們疏浚,竟另有深意,節約了大量的民力錢糧。”

挖航道的時候,要挖到水下兩尺深,和挖到水下一丈深,對漢朝的工程技術難度而言,後者的成本可遠不止前者的五倍,因為越到深水施工成本成倍增加,還容易淹死民夫,危險性很大。能節約民力已經是很大的功德了。

旁邊官員和小吏們聽了國淵的捧哏,對於李素征發民力的怨言也少了些,大夥兒的士氣也重新高漲,畢竟看起來這位新任庲降都督還是很體恤下情珍惜民力的。

小吏們紛紛給民夫鼓勁:“大夥兒加油幹,現在多挖一點,夏秋農忙的時候能夠少幹三四倍的量呢,都督不會虧待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