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胡酋授首(第2/4頁)

這番話說得著實以身作則,那些丹陽錘盾兵看看關羽,又看看傅士仁,終於又平息了一些。

但不一會兒之後,就有一個丹陽壯漢累計身中三箭,是屯中中箭最多的人,比關羽還多了。

傅士仁不得不當場兌現承諾,吩咐把那名壯漢拉到戰車底下遮蔽起來,而他親自接過對方的盾頂到第一線架盾!

又堅持了幾分鐘,身披金屬甲片劄甲的傅士仁,也在臂甲和胸甲之間的縫隙處,被射了一箭,他頓時覺得痛入骨髓,但更高級的軍官們都在堅持,他也只好堅持。

身邊的丹陽兵在他中箭的那一刻略微有些動搖,但看他依然堅持頂在一線,這種動搖也就穩定住了。

傅士仁不知道自己又堅持了多久,但因為他不如那些丹陽兵那般用盾精熟,接連又中兩箭,終於倒了下去,氣絕陣亡。

但他身邊的士兵看到他以身作則,死而未退,竟也鼓起了絕強的鬥志,繼承他的遺志繼續持盾對耗。

……

在戰場上,從來沒有哪一種交戰情形,能如同“你射了白射,我沒事”那般,打擊進攻方的士氣。

果不其然,難峭王麾下的騎兵,雖然也在對漢軍造成傷害,但因為漢軍大陣表面紋絲不動、從關羽這樣的將領到傅士仁這樣的基層軍官再到普通丹陽兵,都演技爆表。

烏桓人以為自己沒造成傷害,終於越來越心浮氣躁、士氣渙散。

誰都不想一邊流血一邊做無用功。

難峭王看在眼裏,知道再這樣耗下去自己士氣就全崩了,只能逼著全軍沖上去近戰。

近戰中砍死的每一個敵人,自己人都是親眼目睹的,這種打法最鼓舞士氣了。

難峭王臉色越來越難看,心中暗忖:“看來這次真的是被漢軍耍了!他們的箭矢這麽稀疏,肯定是沒有安排多少弓弩手、而全部是擺出堅盾引誘我們呢。

不然,盾陣也只能擋住前排平射的箭矢,沒法擋住過頂拋射的箭矢,我們的勇士對著漢軍盾陣背後的空曠區域拋射了那麽久,漢軍都不亂,說不定那裏面就是空心的!背後我們看不見的位置根本就沒有縱深布置弓箭手!關羽就弄一圈空有外圈的陣騙我的箭呢!”

想到這兒,難峭王正式下令:“全部沖上去跟漢軍肉搏!這些車陣上的盾牌不足為懼!漢軍盾陣背後肯定是空心的!有弓弩手也不會多!”

瞬息之間,萬馬齊沖。

身穿兩層魚鱗玄甲的關羽,看到這一幕終於露出了冷笑。他隨手一抹,把那幾根根本沒能射透兩套鐵甲的箭杆拍斷,等敵軍逼近到及近距離,才左手揚起,交叉一揮。

這個手勢的意思,是讓陣型左側的車弩,往右前方射擊,而右側的車弩,往左前方射擊,形成交叉火力。

麴義的先登營破白馬義從,有個關鍵詞,就叫做“以強弩‘夾’射之”,很多人都會忽略掉這個神來之筆的“夾”字。

夾的精髓,就是“交叉火力”。

弓箭是拋射兵器,拋射兵器在彈道面上留下的是一個點,也就是弓箭必須剛好掉落的那個點上有人,才能射到人。

而弩更趨近於直接瞄準的平射兵器,平射兵器在彈道面上留下的是一條線,哪怕你直接瞄準的點上沒有敵人、或者敵人跑開了,只要這條線的後續延長線上有敵人,就仍然射得到。

但是,弩如果只對正面沖過來的敵人放箭,這種“射不中瞄準之敵但也能射中他旁邊的敵人”的歪打正著機會,就會小得多。

因為敵人的騎兵也不是傻子,尤其是烏桓這樣的輕騎兵沖鋒,馬與馬之間更是要間隔好幾米,陣列是比較稀疏的。

不過,這只是針對九十度角正對的情況。

稍微學過點三角函數的人都知道,一旦平射火力跟沖鋒一方散兵線的夾角不再是90°,而是60°、30°……甚至更低,那麽其單兵間距、在平射火力垂直投影線上的投影,就會比正面觀測時小得多。

這時候“射不中瞄準之敵、但能誤傷他身邊的戰友”的概率,也就成倍提升。

精密的三角函數屠殺開始了。

一排排的烏桓騎兵,筆直沖到車陣前,揮舞著長槍馬刀,瘋狂砍殺著車陣與盾陣,並試圖從車陣的縫隙間穿過、直接踐踏車陣後的弓弩手,抑或是穿透陣型後從背後砍殺左右兩邊的車兵。

不過就在他們即將透陣的時候,每輛戰車上一張的車弩,就噴吐起集束箭來。一捆捆的箭矢用有托底的托板扣在牛筋絞成的弩弦上,絞到最緊,瞬間激發,一下子就是十幾根箭一大捧地激射而出。

幾乎沒有烏桓騎兵正面中箭,反而不是左側中箭就是右側中箭,遠遠看去如同刺猬,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