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3/4頁)

他強調道:縱觀過往,洪澇過後必有大疫,有時甚至比洪澇的危害更甚,所以切不能掉以輕心。

一番考量面面俱到,直叫承宣帝另眼相待,更別提四皇子主動請纓,稱願親自領人奔赴前線治洪防疫。

承宣帝當即下旨,命他領工部侍郎、若幹太醫及三百精兵強將,火速前往禹州主持局面。

裘昭便是那三百名精兵強將其中的一位,他本為飛虎營校尉,被特任為防洪軍中長史,跟隨李泓業一同前往禹州。

李泓業趕到禹州後,的確很快控制住了洪澇,但在後續防疫過程中,即便他們做足準備,疫病仍不可控地往四周蔓延,導致約千名百姓喪失性命。

好在最後太醫研究出了對症的防疫湯,成功滅絕疫病,而李泓業雖有紕漏,但功大於過,獲得了承宣帝及百姓們的交口稱譽。而就在李泓業返回京城的一年半後,裘家夜裏突遭大火,除去幼子裘瑉(以及幼女小燕子)便無人生還。

——以上為前情。

“我找到裘瑉後,從他口中得知,裘昭死前曾交給他一本冊子。原來裘昭在行軍時,習慣將每日觀察到的事都記錄在冊。”

崔慕禮說著從袖中掏出一本冊子,放到桌面。

周念南打開翻閱,上頭記載的無非是一些行軍瑣事,並看不出特別之處。

似是瞧出他的不解,崔慕禮道:“你看第十三、十六及十九頁。”

周念南依次翻過冊頁,細讀文字,“據裘昭記載,到達禹州後,每隔三日都會有兩名士兵在子時偷偷外出。”

崔慕禮道:“你再看第二十、二十三及二十六頁。”

周念南再翻再看,這幾頁分別記錄著三處村莊陸續傳來疫病的消息,半夜鬼祟出行的士兵,間隔有序的頻次與疫病消息……

很快,他腦中便浮現一個猜想,“莫非疫病的傳播與那些士兵有關?”

崔慕禮頷首:“我派人前去調查過,那三個村莊在爆發疫病前,都有人在半夜瞧見過可疑的黑衣男子出沒。之後我又在兵部拿到當時的行兵冊,發現有兩名士兵在回京的半個月內接連自殺。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家人都得到了一筆重金,此後衣食無憂。”

聽起來,這似乎是一筆兩廂情願的交易。

周念南皺起俊眉,“竟有人幹這等荒唐事,他們到底意欲為何?”

崔慕禮意味深長地道:“李泓業想立大功績,很大很大的功績。”

“……”

周念南失聲片刻,咬牙切齒地道:“這個畜生,竟然拿疫病做文章?”

“我猜想,他本意是想鬧大疫病,然後以英雄的姿態從天而降,拯救黎民蒼生。”

“他算個什麽東西?當真以為自己算無遺策,能行神佛之事——”

說話聲戛然而止,周念南動作稍顯粗魯地打開冊子,從關鍵的那幾頁往前翻,隨即震怒地拍桌而起,“兩名士兵鬼祟外出之前,禹州根本未有疫病,之後由那三個村莊開始傳播,直至各地遭殃,共計死亡一千三百八十九名百姓!”

崔慕禮嘆息:“根據線索推斷,禹州的疫病恐怕便是由李泓業而起。但裘昭並不知,在火災發生前三日,他曾秘密求見過李泓業,我聽聞他為人謹慎,定是思慮許久才決定揭發此事,卻未料到面前站著的便是罪魁禍首。”

“而李泓業得知此事後,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滅了裘昭滿門。”

事已至此,李泓業的罪行基本清晰,但最重要的是找到證據,徹底坐實他的罪名。眼看裘昭身死,散播疫病的兩名士兵自盡,能找到突破口的只有……

“既要傳播疫病,便得先有瘟,大齊上一次的疫病還是在十年前,鳳凰城地動導致無數人死傷,屍體堆積如山,從而生了瘟。”

“是,根據鳳凰城地動的記載,不僅聖上派出太醫,無數行醫者都趕往當地救死扶傷,研究對症的防疫湯,但獨有一名遊醫與眾不同。”

“怎麽說?”

“他對治療疫病不感興趣,反倒對疫病本身十分癡迷,據聞,他會將患病者用的衣服保存下來,放到動物窩裏,看動物們是否也會感染上瘟病。”

“瘋子,一個個的都是瘋子!”周念南罵完,又問:“可有線索證明他和李泓業來往?”

“禹州暴雨的第八天,張賢宗曾在汝州待過幾天,湊巧的是,那名遊醫的老家便是汝州。”

周念南倏地起身,雙手撐著桌面,“那名遊醫可還活著?!”

“活著,但渝州疫病鬧大後,他便立刻收拾東西搬遷,眼下不知身在何處。”

遊醫是至關重要的證人,找到他便能撕破李泓業的虛偽:此等急功冒進、陰險狡詐之徒,何為儲君,何擔社稷?

他握著拳道:“哪怕翻遍大齊,我也要找出這名遊醫。”

“放心。”崔慕禮道:“我已有了他的蹤跡,不日便能抓他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