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4頁)

密室內存放著一些機要案卷,以及他喜愛的古畫書籍。說起來,當初便是因為念南常常作弄,他才會開辟此間密室。

他隨手打開一個盒子,裏頭是父親送的及冠禮,再打開一個,裝著念南幼時替他搜羅來,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

君子之交,處處能尋,而摯友之誼,可遇而不可求。但若遇上阿渺,無論重來幾遍,他的選擇都不會更改。

他知道,換做念南也會這麽做,只不過被他搶先了一步。

*

登雲閣,雅間內,一名墨衣男子臨窗而坐。

不遠處,左青正站著匯報,“公子,世子已遵聖命,將單爾土扈的幾名長老與主將就地正法,與珠可沁的首級一同掛在城門口,以作警示。”

“北狄的反應?”

“北狄派出了使者主動議和,願意退兵百裏,獻公主和親,及每年上貢金銀珠寶來換取邊境三十年安穩。”

周念南笑了聲,“意料之中。”

珠可沁與她的心腹們一死,北地聯盟便如烏合之眾,潰不成軍。大齊固然能趁勝追擊,將他們趕盡殺絕,但承宣帝向來以“仁”字當先……

北疆動蕩多年,終於將迎來安寧的一天。

左青發自內心地感慨:“多虧有您深入敵腹,與珠可沁多番周旋,再與侯爺、世子裏應外合,才能阻止珠可沁與黃有才的鬼蜮伎倆,順利擊潰北狄聯盟。”

當初公子收到崔二公子的信件後,便馬不停蹄地帶他們趕往北疆。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裏,侯爺及世子暗中收集黃有才通敵叛國的證據,公子則捏造了新身份,以叛軍之名投於珠可沁麾下,很快便以出色的能力得到珠可沁看重,視他為左膀右臂。咳咳,事實上,珠可沁的看重不僅止於公事,連私事上都……

好在公子意志堅定,沒有為珠可沁的絕色而動搖半分。更甚至在珠可沁被擒,不能接受公子的背叛,質問他是否有一瞬間的心動時,公子冷靜地說了八個字。

家國在前,何有情愛?

!!!!!

他左青果然沒有跟錯人!

相較於他的激動,周念南反應淡淡,“休得胡言亂語,我從未離開過京城。”

左青立馬下跪,“是屬下失言,請公子責罰。”

周念南揮揮手,“下去吧,往後注意。”

左青倒退著往外走,剛關上門,余光便瞥到幾抹熟悉的身影。

“崔二公子。”他恭敬地喊。

崔慕禮朝他頷首,徑直入內,而沉楊則跟左青一起守在了門口。

二人一左一右守在兩側,目光毫無交匯,心底卻仍有芥蒂,不約而同地腹誹對方。

左青:哼,搶我家主子心上人的人的侍衛!

沉楊:呵,想搶我家公子夫人的人的侍衛!

*

崔慕禮一眼便看到窗邊的俊美男子,喊道:“念南。”

語調稀疏平常,仿佛他們之間從未生過間隙。

換做從前,周念南定會怒目相視,行盡嘲諷,但如今的他卻能笑著回道:“崔二,我等你很久了。”

是很久了,他們已有一年八個月未曾見面。但熟悉如他們,不需要多余的寒暄便能快速進入正題。

“珠可沁與幾名心腹均已喪命,北狄聯盟分崩離析,派出使者意圖言和……”

隨著他的娓娓道來,崔慕禮詳細了解到目前的北疆局勢,沉吟片刻後道:“北狄受此重創,近十年內都不足為患,聖上定會同意此次求和。”

話題又轉到了黃有才身上。

他問:“關於黃有才之死,你可有其他看法,他當真是畏罪自殺嗎?”

周念南道:“我們審問黃有才時,得知他身邊曾有名得力幕僚,常在私底下挑唆他的情緒,銖積寸累下,黃有才便也產生異心,試圖對我父親取而代之。”

“幕僚今在何處?”

“死了,在黃有才與珠可沁勾結初期便因‘意外’死亡。”

“讓我來猜猜,他的身份無跡可尋。”

“沒錯。”

“幕僚死了,黃有才也死了。”崔慕禮輕笑,“好一個死無對證。”

周念南不無遺憾地道:“假使幕僚真是張家的人,我們也沒有任何證據,黃有才這條線只能到此為止。”

崔慕禮道:“無礙,我們手裏有更好的牌。”

周念南神色一凜,“你已經查清了裘家被滅門的原委?”

“正是。”

“如何?”

崔慕禮啜了口茶,道:“話要從四年前,汴河流域的那場洪災開始說起……”

四年前的七月,禹洲連續下了十天的大雨,汴河內水位暴漲,兩岸無數村莊被淹。當地官府雖竭力救治,但收效甚微,根本無濟於事。急報傳到了京城後,承宣帝立即召集大臣討論防洪對策,眾說紛壇中,四皇子李泓業的發言最為引人側目。

他提出相當完善的一套治洪方策:先清理河道泥沙,修整溝渠,引導洪水分流,同時命人加高堤壩,轉移兩岸百姓到安全地帶,隨後便是最重要的一步: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