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頁)

崔夕寧已侯在廳裏,令人意外的是,她身側還站著一抹熟悉的身影。

謝渺輕微蹙眉:崔夕珺?

崔夕寧見著她,立馬上前幾步,帶絲歉意地道:“阿渺,我出門時遇上了夕珺,她剛好也要去思樂坊,我便,我便邀請了她同去。”

這話是打圓場,實際上是崔夕珺聽說她要去思樂坊,心血來潮要跟著去,卻沒料到崔夕寧已事先約了謝渺。崔夕寧正苦惱該用什麽借口拒絕崔夕珺,謝渺便如約而至,這下可好,她左右為難,幹脆將事情都攬到自己身上。

謝渺不以為然,她與崔夕珺向來不對盤,既然對方想跟崔夕寧去,那她們姐妹去便好。

她想找借口離開,卻見崔夕珺面向她,中規中矩地喊道:“二嫂。”

謝渺訝異,在沒有長輩在的情況下,崔夕珺竟然這麽有禮?

她果真懂事了?

但橫豎跟謝渺關系不大,她禮貌地頷首,“三妹。”

原以為便到此結束,豈料崔夕珺別開眼,低聲道:“人多,我的馬車寬敞,不如坐我的車去。”

這下不止謝渺,連崔夕寧都聽出來,崔夕珺是在主動示好呢!她腦筋動得飛快,冤家宜解不宜結,若阿渺能與夕珺化幹戈於玉帛……

當然了,她熟知謝渺性情,萬不敢貿然答應。

“阿渺。”她扯扯謝渺的衣袖,輕聲問:“你以為如何?”

謝渺看看崔夕寧,再看看崔夕珺。前者小心翼翼,後者低頭看鞋,佯裝無關緊要,手指卻不住絞動。

……她有那麽可怕嗎?

她清楚她們的顧慮,無非是崔夕珺以往常惡語傷人,眼下雖有所長進,保不齊她還記恨呢?

倒是她們多慮了,謝渺沒那功夫記恨,大部分的時間裏,她根本不在意旁人態度。

崔夕珺任性胡鬧時,她能看在崔家的面上容忍,而當崔夕珺主動示好時,她也能不置可否地接受。

她道:“便依你們。”

崔夕寧眼神一亮,崔夕珺的肩膀也略松。

“那便走吧,時候不早了。”崔夕寧左手牽著謝渺,右手拉起崔夕珺,三人罕見地同往外走。

*

軒樂閣處在繁華地段,吸引了不少客人。

謝渺一行人由夥計引著入內。

閣內布置典雅,古樸大方,樂器繁多,整齊而分門類地展示,如琴瑟笙簫、鐘鼓塤笛等等。

其中尤以琴館最為琳瑯滿目,它本就是四藝之首,乃文人雅士、貴族子弟必修的功課。

琴者,古琴也,其音被稱為天地之音。在它盛行的幾千年裏,文人雅客以撫琴修身養性,為其作詩無數。什麽“昔聖人之作琴也,天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矣”“眾器之中,琴德最優”,更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足以證明世人待它的喜愛。

如崔夕寧、崔夕珺般的貴族小姐,琴藝稱不上精妙絕倫,卻也都融會貫通。

崔夕寧原先那把琴弦斷了,便想著幹脆換把新的。她在裏頭精挑細選,上一刻覺得這把琴音空靈,下一瞬又覺得那把琴音更圓潤,過了會,便再對著其他琴看得入迷。糾結許久,才在謝渺與崔夕珺的出謀劃策中,買了把名為“雲欽”的仲尼式古琴。

因是新開業,店家還附贈一本《烏夜啼》的琴譜,可謂相當會做生意。

三人選好琴,又往琵琶館走。崔夕珺看中了一把老紅木五弦琵琶,請小二取下來試彈。她坐在圓凳上,低頭撥弄幾下琴弦,彈了首《陽春白雪》。

琴音隨著她靈活的手指傾瀉而出,如行雲流水般明暢,又似玉盤走珠,悅耳動聽。

她只彈了一小段,左側便傳來喝彩聲,“妙哉,妙哉,崔三姑娘彈得一手好琵琶啊!”

三人擡頭望去,見一名方臉青年站在門口,他相貌端正,個頭高大,滿臉贊許。

……這誰?

謝渺和崔夕寧沒見過他,崔夕珺卻認識,他正是蘇盼雁的表兄丁明軒。

她淡聲應道:看,改改改給或軍“丁公子過譽了。”

丁明軒好脾氣地笑笑,往身後看了眼,一抹倩影款款走出,柔聲喊:“夕珺。”

謝渺和崔夕寧定眼一看,嗬,竟是許久未出現過的蘇盼雁!

崔夕珺默不作聲,冷冷回視。

蘇盼雁往前幾步,欲言又止。

謝渺與崔夕寧對視,默契地想:要不先看會戲?

“夕珺……”

哪知蘇盼雁剛開口,崔夕珺便走向謝渺與崔夕寧,道:“二嫂,二姐,我們走吧。”

二嫂?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蘇盼雁與丁明軒均是一愣。

蘇盼雁傷心地想:往日夕珺厭惡謝渺,連與她說話都不願意,如今卻親熱地喊她二嫂,更與她一同逛街……

丁明軒則分外仔細地端量謝渺。

她穿著一襲秋香色纏枝紋軟煙羅交領襦裙,烏泱泱的黑發挽成婦人發髻,容顏昳麗,神態怡然,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