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行業顛覆者(第2/4頁)

“我們剛才見證了歷史。”梅勒取下眼鏡擦了擦,戴上後說道:“操木偶拍攝手法,太驚悚了,如果電影學校的教學期是十二年還有可能辦到,三年學導演,三年學攝影,三年學美術,三年學照明、剪輯。”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是真的難以想象。”米歇爾點頭說道:“楚舜導演的拍攝手法,幾乎是理論推翻機器,我發現我以前發布的論文,有好幾篇都會被推翻。”

“誰不是呢。”梅勒咳了兩聲,看大塊頭虛弱的樣子,真是有點怪異,那感覺就好像張飛有林黛玉的虛弱。

“我記得我畢業論文是《導演權責,及劇組分工》。”米歇爾道:“現在來看我的大部分理論都是對,只要把楚舜導演排除在外就行了。”

“哈哈哈,有道理。”梅勒道:“下次發表論文,可以加上[楚舜導演除外]。”

看完後學術大佬都準備發表關於隨電影,以及關於楚舜的文章,但問題來了,專業的電影學術期刊基本上都是月刊,比如說《村聲》就是月刊,朱爾斯管理的《電影評論》以前還是雙月刊,直到有投資,才變成了月刊,所以多數大佬們的文章沒有那麽快速的就出來,況且寫這種專業性的學術文章,怎麽可能幾個小時就寫完,想想畢業論文。

文章雖然不能馬上出現,但紙媒的報道卻是接踵而來,在《隨電影》首映的第二天,好萊塢、歐洲、亞洲鋪天蓋地的報道來了。

說明一句,這裏歐洲是指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等學術期刊大佬來了的國家,而亞洲也是如此,華夏、島國、韓國等,沒有來的就好像印度,國內也沒有什麽響動。

之所以會造成如此結果,是因為學術大佬們自己的宣傳,迪士尼就算是再看重楚舜,但《隨電影》畢竟是紀錄片,畢竟導演不是楚舜本人,是完全不可能給《美麗人生》差不多的宣傳資源。

你不宣傳,這些學術大佬們不要面子的?比如說米歇爾,法國《電影手冊》主編,電影手冊在影史什麽地位就不用說了,找個熟悉的朋友,就好像法國《世界報》主編吃了一頓飯,然後就能看到頭版頭條“傑克·米歇爾:《隨電影》是電影誕生一百多年以來,最重要的紀錄片。”

[楚舜,世界上最著名的導演,前段時間才獲得了金熊獎,並且是歷史第四位同時集齊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導演。

關於他獲得的榮譽,大多數人都知道,但讓人不知道的是,他除了是一位著名導演,還是一位著名的編劇家、作曲家、攝影家、剪輯家、美學家,準確來說,劇組中是人可以做的事情,他都做,自編自導自剪自攝自作曲百年都沒有出現的電影全才。

《隨電影》是關於他拍攝美麗人生電影的過程,從未想到一個劇組,能夠在一人的指揮下,達到如此的和諧。

楚舜用事實告訴了我們,電影不僅可以完全貫徹導演意志,還可以由導演一手掌控。

我認為紀錄片《隨電影》所展示的內容,電影大學必須要專門有一個學科做研究,因為他和其他導演的拍攝,已不是同一件事。

電影發展至今,研究以分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各學派已將電影研究到了很細的程度,而紀錄片《隨電影》中楚舜導演拍攝的方式,是電影進步的另一個方向!]

也就如同《世界報》幫朋友的忙,其他國家也差不多,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很神奇的現象。

楚舜《泰坦尼克號》橫掃奧斯卡,或者是《美麗人生》實現大滿貫,在很多國家的主要報紙上都沒有上頭版,但這次因為《隨電影》,反而上頭版了。

娛樂電影新聞很難上嚴肅性問頭版,但如果是研究電影,那就是學術新聞,上個頭版似乎也沒什麽問題。

“論證,楚舜是如何不到三十歲,擁有如此龐雜的能力,囊括攝影、運鏡、剪輯、美術、照明,我想這又是一個未解之謎,如同好萊塢簡·斯潘格勒消失之謎,並且前者更加具有傳奇性。”——《紐約時報》

這篇報道是朱爾斯寫的,然後是在紐約時報頭版,雖說不是頭條,但也是少見的除了巨星逝世,“灰色女士”頭版上出現娛樂新聞了。

“不弄清楚《隨電影》之中的拍攝方式,是沒有辦法理解楚舜導演的意大利三部曲。”——《羅馬日報》

《首映》月刊,並不是好萊塢中途破產的那個,而是意大利最為著名的電影學術期刊。

這個報道也就是《首映》主編所寫,他口中的意大利三部曲,自然是西西裏、天堂電影院以及美麗人生。

除此之外,還有回憶三部曲《泰坦尼克號》、《天堂電影院》、《西西裏的美麗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