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接受采訪(第2/2頁)

其實並非不熟練,只是島國說英語都帶特別口音。

“楚導《朝日新聞》想對你進行一個專訪。”橫口接著道,還補充了一句:“我們知道楚導時間很少,所以《朝日新聞》記者和編輯將會到京城專訪。”

“《東京教父》作為楚導送給東京,送給我國的禮物,民眾們很想知道楚導的想法,但評論界對《東京教父》這部動畫電影有很大的爭議。”橫口道:“拜托楚導抽出時間。”

橫口和朝日新聞挺熟悉,所以才會幫朝日新聞來一問。

島國三大報刊:《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

如果是《讀賣新聞》楚舜會想都不想的拒絕,因為讀賣總編腦子有問題,不過是《朝日新聞》的話……

楚舜也是先詢問到底是什麽爭議,作為見過了大場面,楚舜從來都是影片上映後就不關注,最多也就後續看網上對他的誇獎。

橫口詳細的說了共同社的看法,以及坂本課長的影評,兩種看法雖不至於完全對立,但在網上也有爭論。

你想想,你覺得你看完《東京教父》是一部感動的動畫,可偏偏有人說後面大團圓是在逗你玩,這誰樂意?

“共同社……”楚舜很想問這報告是共同社的哪位人才寫的,角度找得刁鉆啊,雖然不至於合情合理,但也是能夠自圓其說。

“難怪地球上今敏在《東京教父》發布遭到東京居民一定的小幅度抵制,原來是這原因。”楚舜心裏琢磨。

他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系統灌輸了《東京教父》的拍攝主旨,而今敏也是遭到小範圍抵制,所以才會在節目上說自己拍攝的主旨。

否則就知名監督而言,拍攝作品被任何解讀都可以,是不會明確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分享拍攝初衷是可以,但就不用麻煩了,朝日新聞從島國過來也挺累,直接電話采訪吧。”楚舜覺得這是一個刷好感度的機會,所以可以接受。

因為今敏拍攝這部動畫電影的深意,沒有看過今敏那次專訪的人,還真看不出來,反正楚舜自己拍攝完是沒有看出來。

一般影迷看到了第一層是部感人的作品,少數觀眾看到第二層是對城市邊緣人的關心,共同社看到了殘酷的現狀在第三層,但實際今敏在第五層,老千層餅了。

了解第五層,才知道今敏對島國是多大的感情,在地球上今敏熱愛島國是愛國,而這元地星就是哥哥對臭弟弟的關切。

“電話采訪的話……”橫口腦筋一轉,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性:“那能不能在朝日電視台訪談節目現場連線。”

朝日電視台和朝日新聞並非一家公司,只是“朝日”這名字在島國特別受歡迎,比如還有朝日啤酒,以前的朝日香煙。

不是同一家公司,但朝日電視台和朝日新聞合作了一档《實經采訪》,對當下熱點話題的一個采訪。

“也可以。”楚舜點頭,電視台直接連線更好,更多人聽見。

“感謝楚舜導演的支持,稍後電視台的策劃局會打電話,商討具體細節。”橫口道:“我不耽擱楚舜導演的時間了。”說完主動掛斷電話。

大約二十分鐘後,朝日電視台策劃局的岸本打來,一番交流後約定了時間。

熱議本來就易消失,所以《實經采訪》節目本來就會緊跟事實,所以連線時間是後天晚上七點,東京時間八點整。

本想看看島國推特,楚舜坐倚在床上,實在來說他日語並不好,準確說只是跟著“老師們”學了學,基本交流和認識是辦不到的,所以沒看多一會就關掉,打開微信準備找李倩。

李倩是魔都電影節秘書,如果有什麽事,就找她,組委會和評委會兩個機構之間也不直接溝通。

其實只要稍微組織過電影節都知道,電影節的絕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志願者,如來賓接待、字幕操控、論壇聯絡、創投聯絡,甚至連媒體服務都是志願者。

要求志願者全勤還沒錢拿,結束後會給你一個志願者證件。

但一打開就是一連串的消息——

[楚導你好,我是董建鄉,魔都電影節評委會成員。]

[我是這次評委會成員,主席你好。]

……

十多條加好友的請求,楚舜想了想,還是同意,再過三個月就要一起審片,他也是不大不小的領頭,加上聯系方便。

新好友中有導演,也有影評人和制片人,每個加上都商業互捧兩句“久仰久仰”之類,楚舜覺得對方是真的久仰,但他就很隨意了。

因為有的人楚舜認識,比如蘇史紀,有的人不認識,楚舜還要搜索一波後,才知道。

也幸好,都是在娛樂圈刨飯吃,不至於完全沒有新聞查詢不到,否則真有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