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251~252(第4/4頁)

“況且就如谷豐侯所言,淳於越所提出的古法不過是周朝,甚至是周幽王之後,各大諸侯國之間推行的法度,這可稱不上什麽古法。”

淳於越被林阡抓住漏洞逐字逐句地反駁,已然面色鐵青,如今又見李斯竟然比林阡說得更加不客氣,表情更是難看得嚇人,那黑沉得仿佛能滴下墨來的臉色,周圍人看著都忍不住往旁邊挪了好幾步。

李斯卻還在持續輸出:“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所不去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引用史記】

哦豁,焚書事件雖遲但到!

這也是林阡認為嬴政並沒有將所有書籍全部焚毀的第二個緣故——

因為焚書事件是在嬴政的生日宴上發生,事件的導火索淳於越不但是個儒生,還是個多次在嬴政肺管子戳的儒生,所以這次焚書事件本身是帶了一定遷怒意味的。

這點從李斯多次強調禁止民間傳頌《詩》與《書》就能窺得一二。

這兩本書很受孔子推崇,之後不但被儒家奉為經典六書之二,科舉盛行之後的四書五經當中同樣有其一席之地。

簡而言之,諸子百家中的其他家,很可能是被遷怒了。

嬴政看了淳於越一眼,立刻就要開口。

林阡急了:【嬴政你別亂來啊,千萬千萬不要同意李斯的意見啊,雖然他說得很有道理,但焚書就很沒有必要了。】

不只是林阡著急,在場官員中還有不少人著急。

而其中,墨家钜子最為著急:“陛下,雖李丞相所言很有道理,但焚毀民間諸子百家之書著實不妥。若一定要焚毀,直接毀掉儒家典籍便是。天下一統之後,除我秦墨之外,就連楚墨與齊墨也紛紛來到鹹陽入我墨家工坊為陛下效勞,從來不曾生出對陛下不敬之意。還請陛下明鑒!”

墨家钜子簡直想把淳於越給活撕了——

這都什麽人啊?自己惹事兒就罷了,竟然還帶累了旁人!

除墨家钜子外,朝中大臣未必沒有出身諸子百家之人,至少在秦國,兵家與法家之人就少不了。

但法家以律法傳世,並不在意其他書籍是否流通。

於是乎,那些個將軍便站了出來。

李斯見自己這決定險些惹來眾怒,忙開口解釋道:“諸位莫非忘了剛開學沒多久的學校?即便民間書籍被焚毀,朝中自有備份。而有學校在,諸位也完全不必擔心無人學習百家典籍。”

但儒家……

說實在的,如今使用的教材當中,尤其是小學教材當中,儒家典籍相關的內容幾近於無,若實在不喜歡,即便剔除了也沒什麽妨礙。

對啊,學校還有教材啊!

親自參與了教材編撰的墨家钜子等人這才放心下來,沒再提出異議。

那些個儒家出身的博士卻慌了。

所有人齊刷刷地看向淳於越,眼裏再無半點兒善意,反倒充滿了對他的怨怪與責備。

淳於越忍不住擡頭,卻對上了嬴政格外冷漠的眼神。

他咬咬牙,開口道:“陛下,微臣承認自己之前的建議不太符合當前實際,分封制於當前秦國而言已經有些不合時宜,可這難道不是因為您這些年的作為導致的嗎?”

“如今已經是秦王政二十八年,您卻至今不曾立儲。這麽多年過去,別說是那些被您破例放入太子之位候選人之列的諸位公主了,就連品行才華本事身份都格外出眾的……公子您也瞧不上。”

“您可曾想過,儲君之位空懸對秦國而言是多大的隱患?”

“若將諸位公子分封出去就不同了,即便發生了什麽意外也尚有挽回的余地,不至於出現太大的麻煩。”

這話的意思是……分封或者立儲,必須選一個?

難怪如今情況都變了,這淳於越還是在朝堂上說了這樣一番話,原來竟是為了引出爭儲?

品性才華本事身份都格外出眾的……

扶蘇?

這是連立儲人選都給嬴政選好了?

林阡瞪大了眼睛,看向淳於越的眼神滿是敬畏:這人到底是如何做到隨隨便便一開口,就能直接戳中嬴政雷點的?

神了!

淳於越注意到林阡看來的視線,有些茫然。

然後一擡頭,便發現嬴政原本就冷的眼神,如今已經失去了所有情緒,那雙眼睛朝著自己看過來的時候,簡直像是看著一個死人。

僅僅只是嬴政的一個眼神而已,整個大殿瞬間噤若寒蟬。

淳於越發現了嬴政已經生氣,卻仍舊梗著脖子不願道歉,好似自己真是為國為民、特骨錚錚的忠臣了。

但……

林阡看著淳於越一副隨時可以“為心中正義犧牲”的表情,心中相當無語:【你特意挑了嬴政生日這天說出這話,不正是看中了他不會在今天見紅嗎?】